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同宿舍四朵“金花”全部保研名校
  11月17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宿舍的4名女生李海恩、孙凤月、刘宁宁、樊星近日分别被保研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其中李海恩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记者了解到,该校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共有510名,其中女生仅有26名,同一宿舍能出4个学霸实属不易。
  四个女生学习上互相监督激励
  “刚入学时,发现每个班几乎都是男生,他们学得会比女生快很多,也常会听到身边人议论‘女生学机械一般都学不好的’。”樊星坦言,机械专业课程多、难度大,同时避免不了和3D打印机、车床、数控铣床、激光切割机等重型机械打交道。
  由于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加上学习难度大,四个女生也曾陷入迷茫与质疑中。“女生学习机械,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绝不放弃是我们的学习宗旨。”四位女生表示,大学期间,怀揣着兴趣与梦想的她们一直互相激励。同时,同一专业的她们难免存在竞争,但她们始终坚信团结力量大。在老师和同学眼中,这个宿舍的姑娘们总是同时出现在各种场合,她们会选同一个老师、上同一节课,她们上课的时候总是一起坐在教室第一排。
  “大家课上相互监督,课后共享资料、交流心得,彼此请教问题是宿舍的常态。”孙凤月说,每次到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她们都一起泡在图书馆里,晚上回到宿舍后会在群里分享对某个难点的独家看法。天道酬勤,她们连续三年实现奖学金全覆盖,累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12人次。
  全员斩获A类赛事国家级奖项
  从大一开始,她们四人就通过各种尝试来克服自己对科技竞赛的不了解,共同参加了多项赛事,在专业知识上逐步积累。有些竞赛的赛程长达一年,她们常常会利用整个暑假,坚持留在学校打磨参赛作品,熬夜到凌晨三四点都是常有的事情。
  “之前听说学兄学姐熬通宵准备比赛作品,那时候自己是不理解的,但自己真的参与进来后,想把作品做到尽善尽美时,那些自己曾经认为承受不了的辛苦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李海恩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多来,她们累计获得科技竞赛省级以上奖项24项。其中,她们全员斩获A类赛事国家级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金奖、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同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还有3项专利正在受理中,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
  在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四人还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多个组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大学前三年,她们一共获评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2人次。
  她们保研成功后生活一如既往
  记者采访了解到,四人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不同,但在大学期间逐渐磨合出相同的生活规律。“平时我们晚上会在11点准时熄灯,早上一般会在7点起床,保持作息一致,避免打扰她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互相理解、包容和沟通来解决。”孙凤月说,宿舍门后一直贴着大家共同商议制定的寝室公约,她们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樊星经常这样形容寝室室友关系。学习之余,她们也会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丰富宿舍生活。沉稳安静的孙凤月最爱刻纸,在刀与纸之间磨刻自己的耐心;活泼开朗的刘宁宁和李海恩最爱书法与绘画,无论是水彩还是国画,俩人总能沉浸其中;乐观爱笑的樊星最爱将生活中的点滴剪辑成充满记忆的视频。
  据介绍,她们所在宿舍多次获校学风优良宿舍、校文明宿舍、校优秀内务宿舍、院寝室装扮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寝室成员获文体活动奖项10余项。
  成功保研后,四人并没有松懈,依旧坚持开展每日四项:锻炼身体、学习英语、拓展视野和科学研究。“每天的学习已然成为了习惯。”在她们看来,保研成功后的生活也应一如既往。张敏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