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反向旅游”更显处处锦绣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像鹤岗这样由“默默无闻”突然成为热门旅游地的例子屡见不鲜,陕西汉中、山东东营、海南文昌、广西柳州等多地日渐受到青睐。业内人士指出,“反向旅游”代表了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是对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分流。目前,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知名旅游目的地依然会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但冷门旅游目的地也会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从小众走向大众。(11月27日《工人日报》)
  必须指出,小众、冷门或者反向的称谓本身,是和知名景区、网红景点相对而言的,并不具有绝对的比较价值,事实上,今天热度极高的一些景区,曾经也是无人问津的冷门荒僻之地,只是随着口碑传播和流量加持而“人满为患”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短视频裂变式传播的加持,有可能今天的冷门随着一两个视频的火热,就可能瞬间成为网红打卡地,从而也就不再拥有昔日的那份“一座石桥,一湾清水,一缕暖阳”的静谧和诗意。
  “反向旅游”最大的价值在于重新发现身边的美好。过度聚焦于个别热门景区、热点地方的旅游选择,不仅会带来游客高度集中和体验重复平常,甚至“见面不如闻名”的效应;而且会遮蔽很多本来具有独特地理风光、人文风情的“小”地方的曝光度。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小地方的文旅部门不惜采用网红路径,甚至由文旅局长亲自上镜来宣传地方文旅形象,就是在强压之下试图“弯道超车”赢得流量的无奈之举。随着鹤岗、柳州、酉阳等地旅游体验的维度被打开,可能由冷转热,但不会大热、高热,而在周边游、亲子游、自驾游的形态赋能下,有一个适度让从业者、产业界和管理者都感到舒适而不焦虑的客流状态,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反向旅游”的某种风行,同时也给旅游产业和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带来启示。原生态和静谧感、个性化,是反向旅游者所看重的,山清水秀之外还要“人烟稀少”,安静祥和之外还得“人间烟火”,吃住娱等文旅基本构件还不能缺失,这实际上是更高质量的文旅体验要求,要细水长流,更要维护自然生态和人文风光的永续发展,不急不躁,慢慢用力,久久为功。
  越来越多的“小地方”城乡社区、田野大地涌现出来,山河锦绣,处处美丽动人。这又何尝不是高质量发展惠及城乡社会每个角落,全面小康应有的美丽殷实模样,美好生活体验越来越照进寻常百姓家的现实图景呢?张翼/文王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