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合肥市包河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难点、痛点被一一击破,昔日教育“大区”正在向教育“强区”转变,“学在包河”品牌熠熠生辉。
创新思路 书记校长回归一线教学
前不久,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曙光小学校长陈小勤来到该校三年级二班,执教语文公开课《海底世界》。合肥市48中嘉陵江校区校长凌强现在的另一身份是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每周要上12节课。“重回讲台后担子的确重了,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校的凝聚力更强了。”
为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包河区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今年秋季开学起,包河区52所区属中小学共计55名书记校长全部排出课表,陆续走上讲台,发挥自身教学能手优势,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树立教学为先的鲜明导向。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小学书记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只有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才能深入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指导工作,做出正确决策。”包河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5名书记校长多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回归”,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师资紧缺的矛盾。
为此,包河区还出台了《区属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的规定》,其中明确,为确保中小学书记校长安心教学,包河区教体局将每周一作为全区教育系统“无会日”,原则上不安排须由书记校长参加的会议。此外,上级领导来学校调研、检查时,书记校长如有教学任务,无须陪同。
加大投入 让优质资源实现“共享”
扩大优质教育辐射面,让优质教育资源“哺育”更多孩子,是包河一直以来的追求。
十年来,包河教育努力达成让每个孩子都能好上学、上好学的朴素愿望,努力拉近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一组数据显示,十年来,包河教育领域累计投入超11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0%;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86所,新增学位近10.4万个,补充教师3500余名,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55%、90%。
近年来,包河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质并举”,循序渐进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范围。2013年,包河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安徽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22年,包河再次率先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
包河还深入对标长三角,拓宽教育国际视野,分别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了合肥上海世外学校、与上海浦东新区协和教育中心合作创办了合肥协和双语学校。
截至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学校共计85所(含校区),其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80所(含校区)、民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5所。2022年秋季学期招收新生近30000人,其中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18000余人、初中招收七年级新生近12000人。
幼有所教 着力缓解“托育难”
为民办实事,真情暖人心。今年,包河区还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别是着力于安心托幼各项工作的大力开展,坚持公益普惠,努力解决“入园难”“托育难”“接娃难”,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没想到我们小区幼儿园的托班开了延时服务,我终于可以下班再去接孩子了。”周女士的孩子刚两岁半,家里没有老人帮忙,一直是周女士全职在家带孩子。今年秋季,小区的幼儿园开设了托班,让周女士喜出望外,把孩子送进托班,周女士立即找了一份工作,但每天下午四点放学又成了难题,“真的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痛点。”
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包河全区190所幼儿园已全部完成延时服务班备案。据悉,延时服务以家长自愿报名、幼儿自主参加为前提,同时坚持公益普惠,向居民提供工作日下午延时至18:00的服务。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就近入园、入优质园,承载着无数家长的关心期盼。记者从包河区教体局了解到,今年,该区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2所,提供公办学位5940个。全区托位总数2799个,其中,幼儿园开设托班的有15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9%,有托位908个;经审批备案的托育机构30个,提供托位1891个。
2023年~2025年,该区还将投入公办幼儿园约30所,提供公办学位12150个,实现公办率达70%、普惠率达90%以上。王世成郝梦瑶包育晓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