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杨梅与酒
  □青阳章小兵
  第一次知道杨梅,还是成语“望梅止渴”,少年读《三国演义》时。当时,乡下人食不果腹,哪敢奢望餐后有水果吃。
  第一次见到杨梅,还是小儿尚在母腹中,老父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一小筐杨梅,专程从乡下赶来,特意给怀孕的媳妇解馋。岂不知当天从乡下来了一位亲戚,算是一个愣头青吧,也许没有见过杨挴,更没有吃过杨梅,有些拎不清地坐在小桌旁,边吃边夸道:“这东西酸里带甜,甜里带酸,真好吃!”
  老父坐在那里,碍于情面只好干瞪眼,只见这位亲戚把这一小筐杨梅吃得底朝天。多少年后,老父说起这件事,还是有些感慨地说:“这人真的不懂事!”这件事发生在三十三年前,要是发生在现在,不就是一小筐杨梅吗?值得如此的较真吗?!
  现今,农村搞活了,市场放开了,在大街小巷走错路都能买到新鲜的杨梅。杨梅多了,吃法也多了起来,有晒的杨梅酱,也有冰镇的杨梅羹。杨梅酱能治难愈的肠炎,而杨梅羹却是祛湿防暑的最佳饮料。善饮的人,喜欢用杨梅酿酒。
  杨梅不要看外表红通通的,长得像人见人爱的荔枝,其实,性格却内敛、矜持,不事张扬。烈酒不同,像团火,遇到暴躁的饮者,就会爆。巧妙地将杨梅与烈酒结成伴侣,使懦弱的杨梅多了些刚性,也使暴躁的烈酒有了柔情。
  不过,不要小瞧这样的结合,柔情似水但终是酒,酒都是醉人的,虽然烈酒因为杨梅,改变了一眼见底的清澈,改变了进嗓冒烟的辛辣,伪装得再好,酒的属性依然如故。
  有年,文友老贺从奉化溪口,携数壶杨梅酒归来,不敢独享,特设宴与文友小酌。当晚,一众女文友红装对红酒,犹如春风遇垂柳,推杯换盏,豪饮当歌,结果沉醉如泥。
  岁月如梭,此事十年已过。老贺杨梅情愫难解。文友再次聚首,撇众多美酒佳酿,独奉自酿杨梅酒临席。美酒撩人,善饮者垂涎,戒酒者心猿意马,不饮者蠢蠢欲动。本以为一壶杨梅酒重达四千克,饮四分之一足矣。岂知乎,七上八下,无酒令,无劝词,壶尽梅显,个个颜面秋气飒飒,人人心里诗意荡漾。只可惜楼外秋雨绵绵,无秋月临窗陪侍同欢。
  很长时间我想不通:陵阳古镇杨梅村,没有一棵杨梅树,却名为杨梅村几百年。不久前,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杨梅村。走运的是,我遇到这个村的“活档案”林老。通过林老的介绍,我才知晓杨梅村的来历。过去,这个村只有杨、梅两大宗族,都是富贵人家。外面人称这个村为杨梅村,与杨梅没有丝毫的关联。
  这个村搞美丽乡村建设时,因为此村撰写材料的缘故,曾经去过多次。村干部有些遗憾的是,杨梅村没有一棵杨梅树,看不见一颗杨梅果,有些大煞风景,于是,便把杨梅种植当作振兴乡村经济的一项举措,并很快落实到前山后山之中。近日,听人说杨梅村的杨梅已经挂果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想,不妨由我作东,邀请文友到杨梅村来一场盛大的杨梅宴。那日,啖杨梅,喝杨梅酒,听林老讲讲杨梅村的来历。这,不也快哉乐乎。
  世上许多事都由量变到质变。杨梅是这样,酒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没有哪一颗杨梅不愿成为佳品;没有哪盅酒不想成为佳酿;没有哪个人不想成为主人!想要问的是,你是甘于平庸,还是默默奋进了?杨梅是答案;杨梅酒是答案;杨梅村的变迁史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