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着眼移风易俗小切口做好乡村文明大事情
——阜南县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阜南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眼移风易俗小切口,做好乡村文明大事情,让广大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文明行为、消除残余陋习,也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村规民约“约”束陋习树新风
  “……睦邻里,重情义;公益事,要积极;倡新风,去陋习……”在阜南县公桥乡巩堰村,无论男女老少,对96个字的村规民约都能说上两句。随着村规民约上墙,志愿活动开展,村民争做好事、比当好人的现象已蔚然成风。
  但在几年前,巩堰村还是当地有名的后进贫困村。“以前,由于群众素质低,环境脏乱差,个别村民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红白喜事都大操大办,群众抱怨很多。”村主任刘荣介绍,自从村规民约出台后,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及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文明创建的重要性。现如今,最让村民热衷的是每个月的星级文明户评选。村委会根据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情况,分别授予二星至五星的荣誉,给予20至50元不等的奖励。钱虽然不多,却有效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正是由于展现出文明新风,巩堰村先后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称号。2020年,又作为阜南县唯一一个村级代表,经省文明办推荐,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巩堰村的巨大变化,只是阜南县众多乡村推行村规民约显成效的一个缩影。当前,阜南县广大农村普遍制定了反映热点、解决难点、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内容重点围绕村内治安、乡邻关系、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约”出了基层治理新风尚、新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助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红白理事会“理”智办事促节俭
  今年10月1日,阜南县苗集镇张古村里的30多个大喇叭同时播放婚庆歌曲,为当天举行婚礼的三对新人送祝福。新郎张虎说:“村委会大喇叭给我们点歌送祝福,既热闹又有场面,全村乡亲都知道了,关键是还不用花钱。”
  张古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王雪松说,过去,这里的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致使人情消费居高不下,增加了群众负担。为摒弃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阜南县苗集镇张古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面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提倡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村民的经济负担越来越轻、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阜南县文明城市创建中心主任郑露说,红白喜事有人帮,不仅能让邻里关系更融洽,也让移风易俗更容易推行,红白理事会成员都是村里有威望的人,他们的话有理有据接地气,村民愿意听也愿意执行。
  积分超市“兑”出治理新风貌
  “真没想到,评上星级清洁文明户,不仅有荣誉,而且有实惠,我会再加油,争取每次都能评上。”近日,阜南县鹿城镇赵庄村开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村民用自己的“积分”来兑换洗衣液、卫生纸、洗洁精等生活用品。
  据了解,为了激励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自觉治理脏乱差死角,鹿城镇采取“爱心超市”的形式,对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进行积分量化,这些量化分可以“当钱花”,村民用“积分”就能兑换日常用品。这种“用劳动挣积分、用积分换商品”的有趣奖励机制,引导群众养成“改陋习、爱清洁”的好习惯,提高了整治环境的积极性,让群众有获得感、提升满意度,同时也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鹿城镇党委委员王丽智说,“小积分”带动“大文明”。积分超市的一份份爱心物品代表着鼓励和赞许,一次次积分兑换承载着文明乡风。通过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全面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积极性,也展现了乡村振兴新气象。今后,鹿城镇将继续建好用好积分超市,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道德评议“评”出身边真善美
  婆媳不和、邻里纠纷、村民陋习……这些时常发生的“小事”,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近年来,鹿城镇冷寨社区通过组建道德评议会,以道德评议的力量,化解关系居民生活的揪心事烦心事,让道德评议会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推进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不断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冷寨社区道德评议会由热心村民、退休老党员等组成。他们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展居民道德评议工作,对“最美家庭”“好家风示范户”“最美庭院”等各类榜样进行推荐;发现和树立身边孝老爱亲、热心助人典型;还积极参与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
  近日,苗集镇张店村通过村民道德评议会,再一次发布村里的“红黑榜”,将村里的好人好事上红榜进行表扬,对个别村民的陋习上黑榜进行曝光。有位村民曾经因为不孝敬公婆“上了黑榜”,不仅她自己羞愧,连孩子也抱怨她,这位村民下决心痛改前非,如今成了“好儿媳”。在近期的道德评议会上,她下了“黑榜”,又光荣地登上了“红榜”,全家人都特别高兴。一红一黑两个榜,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用“红榜”塑新风、用“黑榜”除陋习,立规矩、促善治,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阜南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阜南县通过着力解决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陈规陋俗、不良风气;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的积极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乡村,让和谐文明的乡村美景处处呈现。
  付银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