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海棠花园校区自带光环的名校基因,让这座学校不仅有着光荣的历史,但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希冀。近年来,学校立足学校内涵建设,顺应变革,主动作为,办学声誉和品质均实现了稳步提升。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特色,希望每个孩子能在海棠花园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快乐,生长自由”。回顾学校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发展优势。
相互成就 学校培育优质教师团队
“优秀的教师和一所教学质量优良的学校是互相成就的。优质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学校优良教学环境也为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和空间。”说起学校对师资力量的重视,彭发玉校长这样表示。
为了挖掘教师潜能、让学校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学校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主题、定巡视检查人员”六定模式;每月进行教学检查、推门听课等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月活动,建立层级发展机制,践行“学——思——行”的教研模式。
学校打造“师德工程”“青蓝工程”“书香工程”“师能工程”及“名师工程”五大工程,推动学校整体教师队伍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在合肥市绿色质量评价中稳居第一梯队。
据悉,学校目前拥有省级教坛新星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26人,学校已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要抓手 开发出58个校本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办公室副主任许静介绍,该校完成培养阳光学子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成才搭建多项有效平台。
目前在全体教师的齐心努力下,学校已经成功开发出了涉及阅读、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类别共计58个特色校本课程,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学生每学期均可自选自己喜爱的课程。
其中棋类、茶艺、蒲公英合唱团、七彩水粉、科学梦工厂、网站之家、IT部落、机器人、书法、航模、陶艺、剪纸、拉丁舞、民族舞、黄梅戏、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已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均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五育并举 培养更多阳光学子
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开展“五项管理”,坚持“五育并举”,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学校将艺术节和学科节常态化,一年两节如期开展,给予学生更多施展才艺、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定期开展体育活动,通过每年四月办田径运动会、十月办达标运动会、每天下午20分钟的大课间跑操活动等常态化活动,积极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精神,落实“一课两会两操两活动”(一课指的是体育课;两会指达标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两操指早操、眼保健操;两活动指大课间活动和不定期举行的各类体育活动)。
作为棋类特色传统学校,早在2010年5月20日,国际象棋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叶江川、国际象棋棋后谢军,曾受邀来到学校与学生们开展互动,切磋国际象棋技艺,推广国际象棋运动。
近年来,在每年的学科节、艺术节中,学校都会组织棋类比赛,各种棋类课程也作为特色课进入学生课表及校本课程体系中,深入推进,学校已经先后获评安徽省棋类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全国围棋特色学校。
家校合力 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学校是同学们的家,家庭也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学校。”学校一直坚持家校携手,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2016年,学校就正式启动家长学校项目,开始家校共育系统化建设,组建核心家委团队,开展家委会工作督导、团队建设、家长沙龙等活动,成为家校工作桥梁。
2017年学校创新建设海棠花开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义务护校、海棠1+1、特殊儿童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并首创了“家长护学岗”。
“家长护学岗,让家长更多融入孩子的生活,让亲子关系更为紧密。这个举措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据悉,目前学校在社区注册的家长志愿者已达150多名。
此外,学校还推出家长课堂,培养了一支由13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形成19节学校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涵盖幼小衔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亲子关系建立等方面,很受家长的欢迎。”风风雨雨一甲子,兢兢业业育人才。2022年,适逢长三小建校60周年。
学校今后将会勠力同心、持续擦亮名校品牌,继续为培养更多阳光学子、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面对未来,彭发玉校长信心百倍。王少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