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孕产妇感染新冠会传染给胎儿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
  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孕产妇、儿童、老年健康,免疫规划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几乎不会传给胎儿
  国家妇产疾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介绍:从汇总的国内情况和国际的报道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症状主要还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重症的非常少,所以大家不用恐慌,病程也基本上是5到7天。
  对于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不是会传递给胎儿,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初生产后的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最好还是在空间上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没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接种后要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如果要是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另外产生的水平也更高。
  “这也就进一步提示,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接种的要尽快接种,没有完成加强疫苗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王华庆说。
  老年人应对新冠病毒,预防是第一位的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介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人一旦患病以后,较年轻人相对来说,重症发生率比较高。老年人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第二,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一定需要去,要佩戴好口罩。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的环境,回来一定要洗手。第三,加强通风。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的问题。老年人可以先到别的房间,通风结束、室温恢复正常以后再返回该房间。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得非常良好,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购药。第五,老年人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是也不要暴饮暴食。另外,尽可能减少烟酒的接触。
  不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应尽可能减少老年人接触病毒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老年人到另外一个居所。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有一个独立房间,关好门、加强通风。此外,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一些公共暴露环境,比如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当患者接触以后,一定要清洁消毒。另外,要关注老年人的情况变化,如果出现问题,早期进行识别,早期诊断。
  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高发季节,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其中以病毒为主。像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其他的,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经常听到的肺炎支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冬天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喘息、发憋等症状,博卡病毒感染有时候也会有这种表现。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这些药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因为药物保管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她表示,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者选择其一就可;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针对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可以储备一些清热祛痰的药物。她表示,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等,增加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咳嗽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年龄段的药物。
  她特别提示,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家长要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和推荐的剂量或者遵从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当拿不准的时候,建议家长通过远程就诊来获取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