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省疾控中心就新冠疫苗接种集中答疑
老人接种疫苗不必太过担心
  一直没有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现在接种还来得及吗?现在儿童可以接种加强针吗?老年人加强针时间间隔是怎样的……12月14日,针对市民关心的新冠疫苗接种问题,安徽省疾控中心集中进行了答疑。
  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哪些年龄段?
  答: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3岁以上人群,3岁以下人群暂时不能接种。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只接种18岁以上人群,选择接种疫苗种类的时候需要注意。
  问:一直没有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现在接种还来得及吗?
  答:新冠肺炎仍然在全球范围高位流行,国家对于新冠病毒疫苗始终坚持“应种尽种”和自愿接种的接种政策,只要个体感染的风险持续存在,任何时候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都是适合且必要的。
  问:之前接种过一针新冠病毒疫苗,逾期没打第二针,现在需要重新接种吗?
  答:不需要重新接种,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内接种后续剂次,要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问:对抗生素等药物过敏,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答:新冠病毒疫苗不含抗生素成分,对抗生素过敏者可以接种。接种前要向预防接种单位如实反映既往过敏史,以便接种人员做出准确判断。
  问:现在儿童可以接种加强针吗?
  答:当前没有儿童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程序,目前我国对18岁以上人群开展加强免疫。
  问:备孕阶段、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接种后发现意外怀孕了怎么办?
  答:首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需要遵照最新的疫苗说明书中关于禁用和慎用人群的规定。在疫苗说明书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形下,按照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妊娠期妇女属于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但若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不推荐因接种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建议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问:近期接种过其他疫苗,能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按照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要接种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时间间隔。
  问:老年人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答:老年人接种疫苗非常有必要。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减弱,是新冠病毒侵袭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群。而且,老年人中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进一步增高。所以,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
  问:老年人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吗?
  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需要及时进行加强。研究证实,完成加强免疫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态势,老年人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建议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问:老人长期居家、不出门,也需要打疫苗吗?
  答:长期居家的老人也需要接种疫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即使亲人是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回到家里探望老人,也很可能会把病毒传染给老人。
  问:老年人加强针间隔是怎样的?全程免疫过了很久没有加强,现在加强还来得及吗?
  答:老年人群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为3个月以上,全程接种后超过3个月或更长间隔后依然可以加强,需要尽早完成。
  问: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吗?
  答:我国目前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开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全人群的临床试验,显示疫苗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已经在国内接种34亿剂次,向境外供应20多亿剂次,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非常好。因此,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放心接种,同时,老年人接种后一定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把风险降至最低。
  问:哪些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很多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控制良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有以下4类: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