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外公小传
  外公,时年六十六岁,黄山歙县人,自小面红似火,被其亲朋称为祥瑞之兆(现在看来应该是从小血压高)。青年时期,往凳子上一坐,不动还好,倘若一瞪眼,指不定会被人当成戏台上下来的关公。即使人到老年,依然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家有四子,他排行老三,前几日我发现外公以及他三个兄弟的微信名都是“青衣×子”的形式,外公叫青衣木子,我不知为何感觉到了一种中国式的浪漫。
  外公的运气不算太好,但他却是极其努力的。高中时遇上文革,高考取消了,等恢复的时候,他去试了一把,没考上。第二年又去考,依旧没成功。第三年,历经天华成此景,外公终于考上了。他后来向我讲述这段故事时打趣道:“韩愈科举三次未中,我比他好点。”
  外公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了几十年,一直到我出生,才到合肥来。他曾经当过局长,现在在人民法院,是一名热心公益的调解员。
  我出生后,家里人便围在一起想名字。姓就不用想了,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草率的取名方法——组词法。姓宣是吧,那就叫宣言吧!此时救世主外公从天而降,听到这个名字后直呼不行,想了一会说道:“既然有个言字,那就叫若言吧,杨万里不是也写过一首诗叫‘若言不解愁人梦’吗?历尽千帆依旧不解愁人之梦,多好!就这么定了吧!”于是我的名字就这么来了,上小学时经常有人说我名字好听,那时总会天真地说:“是我外公取的!”
  很多时候,在家里,外公一直担任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他也是如此评价自己的),别看他长了一张关公般威严的脸,和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三十年前,妈妈被外婆骂了,他劝;外婆生气了,他哄;三十年后,我被外婆打了,他拉;我被妈妈罚跪,他给我拿抱枕。
  外公永远是有求必应的。有次我吃了一片苹果,随口夸了一句,两天后,外公就从菜市场上抢来了两箱。当然,他也是个坚守原则的人,不能给我的东西是绝对不给,比如说手机。有时外婆与老年姐妹团去艳压商场,外公也不反对,外婆买完东西,回来外公报销,甚至还会陪她去逛街,这让姐妹团的其他人羡慕不已。当然,他偶尔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如那条价值三万的“水牛皮”床垫,夏天上面发烫,冬天上面透心凉。
  外公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努力、乐观、诗意、温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商在线),他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自然。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不骄不躁、温和待人。
  外公,从一个平凡的中年人变为了一个平凡的老人。但也如毕淑敏所说:“要向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星学习,可以微弱但要有光。”世俗无法淹没他对生活的热情。他如一块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在他的脚下被打成碎末。他的身上、脸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又仍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合肥寿春中学八(23)班宣若言
  指导老师:孙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