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正视校园暴力娱乐化
  □贺成
  “纸给我用一下”,未经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纸巾;“吃啥呢,给我尝尝”,室友夺过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让我喝口”,室友抢走可乐喝掉半瓶……镜头前,一名学生模样的主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脸错愕、眼神无助。(12月20日《法治日报》)
  互联网时代,一些短视频拍摄者在流量驱使之下,设法博出位哗众取宠,不仅不罕见,还显得十分普遍。但是,站到校园角度审视,把属于暴力的行为娱乐化,亟待引起相关部门和全社会正视。
  别小看一些校园暴力,只不过是小打小闹,本质上也属于“假戏”,但是,在“新型校园暴力搞笑”的词条加持下,强大的搜索功能,竟然让一些视频的收藏量达到几万甚至数十万,传播范围如此之广、参与人数如此之多,岂能等闲视之?
  值得一提的是,表面上,这些短视频目的是娱乐,是赚取流量,然而由于一些视频的拍摄者,想以此影射、批评一些乱用他人物品的同学,其中添加了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这更是让视频变了味,一定程度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
  近年来,无论是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还是对网络生态的净化,都得到根本性重视,各项工作也在细化中走向落实。此背景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一些短视频拍摄者如此别有用心地“剑走偏锋”。
  事实上,尽管这些暴力行为披上了娱乐的外衣,但已经有专家表达了担忧,认为有些行为被搬到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被认为是在恶搞,而实际上此类行为真实地发生在校园中,错误的引导会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新的校园暴力,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严重违反人道的事。
  凡此种种,无论是社会个体还是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对于这种有毒的娱乐,都一定要坚决抵制。也只有全社会统一“零容忍”态度,严格网站与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管理审核,随时关注网络相关动态,对于意外情况及时发现处置,并在平时不断设法把青少年从信息茧房解救出来,才能防止传播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