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小红头,舌尖上的美食
  “民以食为天”,作家陆文夫曾说:“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更是一门学问。
  我虽不是一名吃货,但所知美食可不少:四川的辣子鸡,陕西的凉皮,河南的烩面,新疆的羊肉……其实我们庐江也有一道很有名的小吃,那就是庐江特色美食“小红头”。
  我爷爷和奶奶就是做小红头的能工巧匠,奶奶捏出来的小红头特别可爱,经爷爷之手蒸出来更是酥软香甜,非常好吃。
  每次奶奶见我一来,就给我做我最爱吃的小红头。瞧,奶奶已经准备好了食材:有桂花、青梅、青红丝、猪肥肉、白砂糖、馒头末、金桔饼、杨梅汁(或者红色色素),还有面粉。奶奶先将食材放入碗中,用勺子拌一下,再用绞肉机绞,让馅料变得更筋道。然后将面揉成团,白白的,像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再将面团切成一块块面丁,用擀面杖擀成一个个圆形的面皮,薄薄的,但不要太薄,再放点桂花白糖馅,包成一个小塔的模样。在“小塔”的顶部滴一滴杨梅汁(或红色素),就像给一个个白胖娃娃戴上小红帽,使本来就很好看的小红头更加可爱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奶奶做的小红头外形像一朵盛开的石榴花,又像一座微型的金字塔,还戴一顶红白相间的帽子。那有趣的外形加上头顶一点杨梅红,显得非常可爱。也许“小红头”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吧!
  该到爷爷出场了,爷爷将小红头一个个摆在蒸笼里,入锅开火。爷爷对火的大小拿捏得十分有分寸。起先用大火煮,五分钟后改用中火焖几分钟,最后用小火焖几分钟,直到关火冷却。出锅的小红头,热气袅袅,香气飘飘,一个劲往鼻子里钻。一端上桌,就有三个落进我肚子里了,那味道美极了,酥软香甜,甜而不腻,腻而无渣,特好吃。
  听爷爷说,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始创于光绪八年(1882年),由淮军将领吴长庆和随军厨师陈长宽(一说殷光垠)制作而成。小红头见证了我们庐江饮食的过去和现在,也见证了我们庐江历史的悠远和现在的繁荣昌盛。
  据说小红头在清朝光绪年间,作为皇家贡品上贡,流传至今,现在已经成为庐江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红头,舌尖上的美味。
  合肥市庐江县城南小学六(4)班吴林泽
  指导老师: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