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我省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但上升速度在逐渐减缓。根据数学模型预
测,结合专家评估判断,预计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在月底前达峰,并在高位维持2-3天后,进入下降通道。部分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其达峰时间可能比预测的时间提前。例如合肥市,经预测可能会在25-26日左右达到高峰。
疫情上升速度逐渐减缓
省卫健委主任陶仪声表示,据愿检尽检核酸检测阳性率、居民自测抗原阳性率、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和阳性检出率等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近日我省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但上升速度在逐渐减缓。
根据数学模型预测,结合专家评估判断,预计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在月底前达峰,并在高位维持2-3天后,进入下降通道。
部分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其达峰时间可能比预测的时间提前。例如合肥市,经预测可能会在25-26日左右达到高峰。
通过小样本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感染率仍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达峰的时间会晚于城市地区,但也不会推迟很久,有很大的可能会紧随城区之后进入发病高峰。
组建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保健康、防重症。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全力以赴做好重症救治资源准备工作,应对发病高峰可能带来的重症增多问题。
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ICU床位总数7323张,占总床位比重2.98%。三级医院ICU床位5922张,占总床位比重4.13%,可转换ICU床位2762张,占总床位比重的1.92%,空床2456张,短期内可以满足群众住院需求。已培训储备重症医师6131人;正在开展重症专业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远程培训,12月31日前预计培训2万人。
我省分别成立了由中国科大附一院(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负责人为主持人,呼吸内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和儿科、妇产科27名省级专家为成员的会诊专家组,对各市重症病例救治开展会诊和指导工作。同时,组织91名专家成立4个巡诊指导专家组和8个儿童、孕产妇专家指导组,对16个市实行分片包干,提升儿童、孕产妇和重症病例的救治效果。
据悉,省、市两级建立重症患者日调度及个案追踪制度,及时了解新冠重症患者的实时病情,确保患者救治及时、精准、有效。截至12月22日,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他类型的住院重症人数相对稳定,日均住院重症患者4687人,日均床位使用率60.39%。
建立新冠远程会诊平台
我省已建立“安徽省新冠肺炎远程会诊平台”,省级有关医院和16个市级定点医院将在2022年12月底前全部加入平台,省内其他所有三级综合医院逐步加入,充分发挥远程诊疗在提升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
同时,我省还建立了省、市三甲综合医院对口包保县级医院工作机制。指定省、市三甲综合医院对口包保县级医院,由对口包保的城市三级医院负责指导县级医院重症救治。同时,建立重症患者绿色转诊通道,明确转诊联系人和转诊电话,及时将超出县医院救治能力的患者转至帮扶的三甲综合医院。城市三级医院都要接收基层转诊的患者,不能因对应的帮扶关系而拒收其他医院转诊的患者。
乡镇卫生院24小时值班
2023年元旦、春节即将临近,我省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增多。为了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国家和省印发方案,做好农村地区医药保障和健康服务资源储备,推进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省乡镇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首诊、接诊、转诊流程,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同时,我省正在加大县域内医务人员统筹调配,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
为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能力,我省在65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设置发热门诊的基础上,16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要求全部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将部分核酸采样屋转化为发热医疗站,鼓励规模大、覆盖人口多的村卫生室设置发热诊室,保障群众就近获得健康服务。
陶仪声表示,我省网格化布局家庭医生团队,公布家庭医生姓名、电话,确保农村每个居民知晓并能及时顺畅联系到家庭医生。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组派专家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驻点出诊、指导,提高乡镇卫生院识别高风险人群、诊断和处置能力。
老年人实现分级健康管理
目前,我省已全面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调查工作。建立重点人群台账,责任明确到单位、到具体人,实行“红、黄、绿”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纳入签约服务,实现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强老年人预防接种,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疫苗,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筑牢免疫屏障。全省累计指导(含用药指导)143万人次,健康监测86万人次,抗原检测38万人次,指导居家治疗31万人次,协助转诊4562人次。
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居家治疗人员情况,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村民委员会负责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落实,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可以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返乡后尽量不要聚集
我省充分发挥覆盖16个市51家互联网网医院作用,通过线上问诊,物流配送药品,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利用皖事通APP,建立抗原检测阳性推送机制,乡镇卫生院及时联系并指导做好健康监测、居家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必要时上门随访服务。通过“智医助理”外呼系统开展宣传防控知识、防控政策、高风险人群注意事项等。
陶仪声呼吁,近期返乡的群众,要做好返程途中个人防护,返回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返乡后,尽量不要参与聚集性活动,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与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联系。
从严从快打击哄抬价格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程胤表示,为进一步维护涉疫物资市场价格秩序,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果断出击,加强涉疫物资特别是防疫药品等价格监管,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着力维护涉疫物资特别是药品价格秩序稳定。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为维护涉疫药品价格稳定,省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做好防疫药品价格监管的通知》,并向16个市、省直管县发出加强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监管工作提示函,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我省注重监管前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事前事中监管。针对布洛芬、连花清瘟等近期群众较为关注的部分涉疫药品及用品价格波动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辖区内的药品经营者提醒告诫,督促其自觉履行价格主体责任,切实规范价格行为。”程胤介绍,我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辖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紧盯实体药店、电商平台、中药材市场,围绕涉疫物资和防疫药品,开展日常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3634人次,检查相关单位12596个,较好维护了防疫药品市场价格秩序。
截至目前,已督促现场整改价格方面的问题211个,立案18件,监管执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12月20日,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公布了5起涉疫物资、防疫药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提醒相关生产、流通领域经营者引以为戒,及时自查整改,诚信合规经营,形成强大震慑。下一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保持高压执法态势,从严从快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特别是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工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