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经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同意,12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等印发《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地可探索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政策。(1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众号)
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有可能是三年来第一个恢复正常出行的春节,出行高峰很可能与感染高峰“同至”。要防范春运带来新一轮疫情高峰,提倡弹性休假、错峰休假,就很有必要。
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工作方案”指出,保障探亲人员错峰有序回家过年和返岗,各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高峰期研判情况,依法采取适当的临时性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引导公众尽量避免在疫情高峰出行。这样的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企事业单位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意愿错峰休假,学校错峰放假开学,让人们尽量避开出行高峰,也尽量避开感染高峰,这样可以避免扎堆出行,降低感染风险,还能避免交通拥堵、景区拥堵等现象发生,提升出行体验。
对于弹性休假、错峰休假,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学校要积极响应,个人也要尽量合理安排,避开出行高峰、感染高峰,对自身及家人的身体健康负责。
鼓励各地探索弹性休假、错峰休假,也不能只当成一种“权宜之计”。要看到,春节、国庆等“集中式”长假期的弊端久受人诟病。“集中式”长假期会带来集中出行,一到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道路拥堵、景区拥堵等现象往往就会很严重。而长时间的集体休假,对经济、社会也会带来较大影响。如一到春节前,一些地方就会出台“留人政策”,却往往收效甚微;一些大城市的服务业,甚至面临“停摆”的问题。
所以,弹性休假、错峰休假不仅能够让更多人避开感染高峰,降低感染几率,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还能克服集中休假带来的各种弊端。鼓励各地探索弹性休假、错峰休假,就不能止于一时,而应长期推广下去。当然,落实“错峰休假”关键在于落实好带薪休假,让人们能自由选择休假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人们扎堆出行,让人们不再把休假期望全寄托在春节等法定假期;“错峰休假”就不仅是春运疫情防控的“权宜之计”,也是根治“集中式”长假期弊端的一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