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要彻底治理“消费家暴”歪风
  1月4日,山西娄烦,在某网络平台上,主播武某在直播连麦过程中公然谩骂、殴打女儿,当时直播间有6000余人观看,后被人录屏在网络转发,引起大量网友围观。发现这一情况后,民警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进行证据固定,落实该主播的相关信息及真实身份和住址,于当日将武某抓获。目前,娄烦警方已对武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1月8日环球网)
  到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就要有7年。这些年,反家暴强调预防为主,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特殊保护等五项原则,让人更有安全感;家暴强制报告制度让原本属于道义上的义务变成了法律上的责任;公安告诫制度让“家暴”类案件的举证难问题得以改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成为家暴受害者的“保护伞”。然而,一股“消费家暴”的歪风又在网络刮起来。
  之前,保定男子宋某青在家中进行快手直播时,对其妻王某某进行殴打;有着家暴“前科”的艺人刘洲成,在短视频平台上玩“家暴梗”;战旗直播平台一游戏主播在直播中殴打女友……因为家暴容易引发普遍愤怒,容易上热搜,进而带来流量套现,于是,家暴便成了一些主播的消费品。
  家庭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家庭暴力破坏着家庭的和谐幸福,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共同的责任。主播消费家暴,无异于把家暴娱乐化,戳伤了公众情感,甚至在客观上涉嫌教唆他人家暴。
  因此,对直播类视频的治理,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和创新。监管部门要增进部门、平台协作,建立覆盖全网络平台、统一高效的联合监管体系,对消费家暴的主播和履责不到位的平台进行有效监管和严厉惩戒;平台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监管责任,完善审核机制,改进举报处理流程,提升技术和人工的监管手段,扎牢“技术篱笆”,提前预防布控;主播应不断提高站位,回归“内容为王”“质量为上”,让流量回归真实、客观、理性;围观的网友发现主播消费家暴,要及时举报,而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总之,互联网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政府的作用是监管、企业的义务是履责、社会的功能是监督、网民的义务是自律。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才能让家暴逐渐销声匿迹。□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