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劲在滁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该市将全力拼经济,突出抓主抓重,走在前列、争创一流,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
招大引强紧盯亿元以上项目
招大引强,奋力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在招引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上下功夫,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分别超400个、500个、300个,新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超50%。发挥商协会作用,举办中国光伏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集聚要素资源,持续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头部企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总量,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战新企业30家、亿元企业25家、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确保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光伏、智能家电、绿色食品产业均突破1000亿元,推动百亿级产业县域全覆盖。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服务、展览展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科教兴滁新增学位2.9万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建设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到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提质改造22万亩,推进“小田变大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争创国家级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推进科教兴滁,奋力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2.9万个。
坚持生态优先,奋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推进全国“无废城市”创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快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国考断面、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强化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改善民生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高效配置”优化要素环境,“惠企纾困”优化政策环境。健全完善企业家早餐会等政企沟通渠道,强化企业服务中心市县联动,不断提高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度。
统筹城市建管,奋力提升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围绕“一主四副”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功能集聚,全力推动来安、全椒与滁城一体化发展。
顺应群众期待,奋力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办好民生实事,在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的同时,继续为市民办好“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第四水厂扩建”等十件实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