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安徽的发展蓝图。未来五年,安徽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靠创新驱动、招大引强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靠共同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向7万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超83%县(市)通高铁
未来五年,安徽将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20亿斤左右,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安徽还将培育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和10个千亿级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
另外,安徽将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提升健康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安徽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铁路网和高铁网分别覆盖95%、83%以上县(市),县城通高速全面实现。
五个市经济总量超5000亿
未来五年,安徽将构建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格局,不同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经济总量超5000亿元的市增加到5个。同时,安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县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此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沪苏浙产业链等高对接、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制度创新同步衔接,增强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市场枢纽功能。
未来五年,安徽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安徽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同时,安徽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以上。
五年内,安徽重污染天气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森林覆盖率达31.2%,湿地保护率达57%。
未来五年,安徽将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安徽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营收千亿级国有企业达到5家,力争入围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数量年均增加1~2户。安徽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0家。
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
未来五年,安徽将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安徽将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同时,安徽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水平进一步提高,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安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稳步降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徐琪琪叶晓余康生刘旸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