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
安徽实现经济稳定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安徽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稳定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9%。
  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安徽升至全国第八
  2022年,安徽深入推进“一改两为”,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全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诉求25.6万件、办结率98.7%。安徽还出台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金融助企等系列举措,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76.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62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36.8%、居全国前列,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0%左右、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以上。
  2022年,安徽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从全国第16位提升至第8位,营商环境优化得到了广大企业尤其是民企的认可。另外,安徽还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建立府院、府检联动机制,150件行政单位拖欠债务案件基本办结。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129件、省政协提案720件。
  2022年,安徽基本建成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力量体系,形成产业链招商主形态,推出场景招商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其中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8个。安徽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和县至襄阳高速、怀洪新河灌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阜阳华润电厂二期等项目建成。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900家左右
  2022年,安徽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科技创新势能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深空探测实验室设立运行,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获批建设,认知智能、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实验室入选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5%左右,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
  科技成果转化也在加快步伐,安徽去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0%左右。为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推动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大硅谷”启动运行。为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挂牌成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居全国第7
  2022年,安徽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果丰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总数突破2万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总数居全国第7位。
  三产方面,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快递业务量增长10%左右,蚌埠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图聆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最佳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
  2022年,安徽新增上市公司(含过会待发)30家,居全国第7位。
  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
  2022年,安徽全力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其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安徽投入财政资金920.7亿元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1%。
  此外,2022年,皖北地区9个县(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安徽还推出“53353”拓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39.5万个。创业安徽行动启动实施,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皖举办。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5个。16个市传染病专科医院(院区)、61个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进,儿童、创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运营。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