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月28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的水产综合养殖基地,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欢迎来我们合作社参观。”见到记者,裕安区东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志阳热情地招呼着。据徐志阳介绍,他以前一直在上海市崇明岛上搞专业养殖,主要养殖蟹苗、大闸蟹和龙虾,经过多年摸索,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养殖技术。
2018年,徐志阳和父母等人决定利用自己的养殖技术回家乡六安创业。经过多番调查和选址,最终选择在裕安区顺河镇古城村的水产综合养殖基地扎根,成立六安市裕安区东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选址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基地内地势较洼,又靠近老淠河,水质好且取水相对方便,符合我们的要求。”徐志阳说,合作社成立后,第一年从附近农户手里流转了40多亩土地,然后根据养殖塘口的要求进行整合和改造。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标准的养殖塘口改造好了。“第一年我们试验性地进行了龙虾和螃蟹的养殖,以此来掌握这里的水土性质,为下一步扩容增产打基础。”。
之后,徐志阳又连续从农户手里流转土地,将养殖塘口从40多亩增加到120亩左右,形成了连片的养殖条件。当地党委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新修了水产综合养殖基地内的道路和引水渠道,改善了基地内的硬件条件。
有了这些良好的条件,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也逐步走向正轨。2018年我们种养殖产值只有十多万元,2022年已经在80万元以上了。养殖品种从单纯养殖龙虾、大闸蟹,发展到稻虾稻蟹共生混养,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了。”徐志阳说。
1月29日上午,记者联系上顺河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秦义龙。据其介绍,该村发展龙虾等水产养殖业主要在古城大畈(当地小地名,即记者所到区域)。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初具规模,其中龙虾养殖面积达到千余亩,同时在每年第一季水稻收割过后,还发展无公害再生稻。“田(养殖塘口)去年冬天经过消毒,现在水已经灌上了,虾苗也开始下(投放)了,种养殖户们目前干劲很大,2023年又将是个丰收年!”秦义龙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窦祖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