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7日安徽召开“虎年第一会”,亳州次日即召开全市“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会议,向社会公开了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共81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并表示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过去,这种积极的互动沟通,是否还在延续?又解决了哪些问题,落实率如何?昨日,记者进行了回访。
名单号码根据干部调整更新
向社会晒出全市及各县区、市直各部门81位负责同志的单位职务以及手机号码,这在亳州当地尚属首次。去年2月8日,《关于公布亳州市及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联系方式高效服务群众和企业的通告》在亳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
通告表示,希望借此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同群众和企业的联系,更好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记者注意到,时隔一年,在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上,这份通告依然可以搜到。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年第一天,履新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的秦凤玉,其职务也更新在了列表中。不仅如此,公布号码的领导干部人数也从去年的81人变成86人。
“干部一调整,名单和号码就会随时更新。”亳州市委秘书长万瑞年告诉记者,人数增加主要是因为此前的岗位有空缺。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机制仍在推进,接听市民电话,在当地领导干部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习惯。
可以第一时间感知民生现状
一年下来,当地领导干部接到多少电话短信?落实率如何?
记者从亳州市相关部门获悉,亳州市委成立了公开电话办,建立了接电交办、沟通办理、登记督办等15项制度,完善“清单+闭环”等工作机制。16位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全年接电交办群众和企业反映事项20298件,去重后13324件,已办结12861件、占比96.5%。
在2023年安徽“新年第一会”召开的第二天,1月29日上午,亳州市也召开了深化“一改两为”聚力“双招双引”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会议。记者了解到,作风建设的话题再次得到重申。
1月30日上午,记者随机拨打了亳州市商务局一位负责同志的电话。尽管表示在开会,她还是简短回应了记者的采访。
这名负责同志介绍,自己是第二批被列入公布电话的名单内的,目前接到的电话还不多,而她在公布之前号码就已经留给了服务的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也插不上手,只能尽可能了解他们的需求,排忧解难。”在她看来,领导干部手机号公布的确是增加了一条沟通途径。
在当地有关部门看来,亳州市公开党政负责同志电话,可以第一时间感知民生现状、发现突出问题、检验工作落实,找准工作改进方向和着力重点,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亳州市委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房产物业(占16.4%)、农业农村(占13.5%)、劳动人事(占8.4%)等开展专题研究,对一些共性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办法,有效推动了面上问题的破解。
针对群众反映最多、占到了总量1/6的房产物业类诉求,亳州市住房发展中心进一步完善投诉即办机制,研究制定《物业管理三年行动提升方案》,在当地230多个主要小区公示市、区、社区、物业负责人手机号码,及时收集业主诉求、解决突出矛盾。
暂时还没有干部被约谈
亳州市在公开党政负责同志电话之初就强调,相关负责同志在接到群众电话后,办理单位要第一时间联系群众,建立沟通,了解情况并及时办理。
此外,亳州市委办公室专门负责督查,凡是老百姓反映不接电话的、应付了事的,办理过程中推诿扯皮、作风漂浮的,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长期信访悬而未决、久拖不结的,由市分管领导约谈。对仍不整改落实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我们有提醒的情况,暂时还没有被约谈的干部。”亳州市委秘书长万瑞年告诉记者,对于在规定时间内尚未回复的情况,会有专人提醒督促,随后对方就会处理。
在当地有关负责人看来,公开领导干部个人号码具有政务热线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比如一些不方便、不愿意向基层反映的事有了无障碍通道,领导干部可以直接听取群众心声,另外这种公开的做法对基层干部一些不作为的行为也是一种震慑。
让群众和企业参与监督、随时举报,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监督无时无处不在,也推动了全市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记者了解到,2022年,亳州共接收反映各级干部的举报电话1587个,已办结1524个,发挥了监督震慑作用。
李梦飞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