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城市夜晚的璀璨夺目、灯火通明、华灯绽放,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不发达、时尚不时尚、繁华不繁华的重要标尺。这种理念,从官方到民间,从黄发到垂髫,深入到很多人心中。对于城市的过度“亮化”,笔者认为,城市照明应树立节约观念,科学规划,简易素朴,与自然相应相合,不能过度追求华艳灿烂。
过度亮化助推能源危机。据统计,一些城市用于晚间亮化工程的耗电量,超过公共照明总耗电量的一半以上。在人类已然面临严重能源危机的现状下,人们应该强化能源危机意识,深植节约能源的思想。要知道,“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
过度亮化影响自然环境。万灯齐放、夜如白昼的同时,也扰乱了动植物的生物钟,打乱了它们数万年甚至数百万年以来形成的有序的自然世界、存续规律,影响到各种生物的正常生长、健康繁衍。
过度亮化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夜城”产生大量的光污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人的憩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类已适应了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并相应地进化出一套严密精巧的生理机能和感知模式。只有在自然变化的环境下,人类才能与自然更好地和谐共处,健康生活。研究证实,夜晚长时间暴露在灯光下,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有序调节,扰乱睡眠和情绪,还会引起一些相关的疾病。
2019年5月,杭州市通过新一轮市区照明规划,将“黑天空”概念引入城市照明规划体系。前不久,合肥市也发出《合肥市节约用能倡议书》,明确要求“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控制路灯数量、时间和用电负荷,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严禁运行单纯展示城市形象的‘灯光秀’,减少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物等装饰性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及各类广告灯用电”。杭州和合肥的做法都是务实科学的举措,应该大加赞许、广泛宣传,值得各地积极效法。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城市在能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绿色低碳的原则,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的前提下,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减少照明时间,降低照明亮度,像对待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一样,减少并严肃处置光污染,最大限度节约电能,把电能用到关键之处,或留待未来、留给子孙,为一个有序、自然、健康且能永续发展的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城市需要在黑色夜空下安静地休息。我们应切实努力,把黑还给夜晚,把星空还给孩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