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忧!“小眼镜”扎堆看门诊
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亟须重视

记者探访时看到安医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有不少孩子配眼镜。
  开学进入倒计时,视力检查、配眼镜、换眼镜被很多家长提上日程。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探访了合肥多家医院眼科门诊,发现不少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前来检查视力,门诊量逐日升高。专家提醒,近半年很多孩子的视力度数陡增,和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不无关系。此外,因学校视力筛查范围扩大,学龄前儿童就诊量增加,弱势、散光等视力问题被及时发现。
开学前眼科门诊量逐日攀升
  2月1日上午,记者在安医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候诊区看到,不时有试戴眼镜的孩子走来走去,验光配镜的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快要开学了,她一大早就带孩子赶过来复查视力,没想到人那么多。
  “这半年视力整体控制得还不错,左眼度数涨25度,这次暂时可以不换镜片,‘五一’一定要过来复查。”检查完后,医生向家长提出了治疗建议。
  安医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医生郑婕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眼健康,但有些家长对近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视力没有定型,一些孩子配镜时没有通过扩瞳验光,视力度数并不准确,加上学习负担重、用眼不卫生以及配镜不正规,容易造成眼镜更换频繁。”郑婕告诉记者,春节过后,门诊量大幅增加,一些孩子近视程度比半年前加重许多。她认为这和前段时间学生网课增加、疫情导致户外活动较少有一定关系。
低龄近视患儿呈增多趋势
记者注意到,就诊患者中大部分是青少年,不过也有一些低龄儿童。
  “现在确实有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近视了,这和日常生活中用眼习惯有关,希望家长能够提醒孩子少用电子产品,科学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安医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医师封利霞透露,从就诊患者的年龄段来看,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增多的趋势,这和学校视力筛查覆盖范围变大不无关系,一些弱视、散光、远视的孩子都会被及时发现。
  封利霞说,她在门诊时常会接诊到三四岁的孩子,有的孩子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有的是因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我曾接诊过一个三岁多的小患者,这个孩子是奶奶抱着过来就诊的,看东西总是眯眼睛,验光发现已经近视500多度。”封利霞说,她刚开始考虑是遗传因素导致近视,询问后发现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近视,这个孩子从一岁多就开始看平板电脑,考虑是长时间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她建议,家长立刻停止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每天保持两小时户外活动。同时给孩子使用功能性眼镜控制度数。
错误矫正当心视力越来越差
  “7~14岁是近视快速增长期,这一阶段孩子生长发育较快,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度数很容易快速增长。”封利霞强调,有些家长“放任”孩子近视不管,等到年满18岁做摘镜手术,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因为近视是不可治愈的,高度近视会引发很多眼病的并发症,比如视网膜变性、出血甚至脱离。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不给孩子看手机、电视就不会近视,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我曾接诊过一个孩子,家长说她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几乎从来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个孩子在诊室里都拿着书在看。”封利霞说,对孩子已经近视的诊断,家长有点不能接受。“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很少接触电子产品,殊不知长时间近距离地看书、写作业也会导致近视。”
  封利霞坦言,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做“视觉训练”来矫正近视,结果孩子视力越“治”越差。“希望孩子们在新学期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家长最好能每隔半年带孩子做一次眼科检查,以免错过最佳矫正视力的时机。”封利霞强调,一旦出现近视,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检查,选择最适合的矫正方式。
  本版稿件由张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晓嵘叶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