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青少年近视,这些因素在“作怪”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我省每年组织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进行调查。监测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波动,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
  “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和家长对近视可能造成的眼部疾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近视矫正治疗、轻近视预防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学习成绩甚于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沉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足,加重罹患近视风险。
  此外,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自主的视力健康行为和及早控制视力不良的健康管理意识,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泛滥导致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普遍存在,经常熬夜、长时间用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用眼强度增大,造成视力低下。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全覆盖筛查、跟踪评价、科学矫治等方面尚有短板。”该负责人坦言,尤其是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学生长时间在家进行网课学习,缺少正常课堂秩序制约,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且居家学习期间的照明环境不完全适合读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
  在加强眼科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我省依托安医大一附院成立“安徽省眼科质控中心”,依托省儿童医院建立“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依托安徽省立医院建立“安徽省防盲技术指导中心”。此外,我省还建立了新生儿眼病筛查AI平台,在全省19家医院共筛查新生儿眼病12987人,检出异常3276例,眼病异常率23.89%,需治疗患儿均通过双向转诊得到良好的治疗。
  值得关注的是,省卫生健康委加强与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开展全省防控工作督导检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抽查了学校落实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要求情况,包括教室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和照明等情况。共抽查各级各类学校1164家,检测学校604家,对117家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