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中国造”专用设备驰援土耳其
中国地震救援报警系统首次走出国门服务救灾
  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官方消息显示,地震迄今已造成上万人遇难,牵动人心。记者了解到,“中国造”救援现场专用地震报警系统启运土耳其,为救援人员生命保驾护航。有专家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如能有地震预警系统,或将为土耳其民众争取几十秒的逃生时间。
  多支救援队携装备开展救援
  地震发生之后,国际救援力量纷纷响应,寻找幸存者是接下来的关键。应土耳其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的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经过约10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2月8日上午9点半左右,抵达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市的机场,即将开展国际救援,救援队共携带20吨搜救、通信、医疗等救援物资和设备以及4只搜救犬。
  记者了解到,国内首个出发的民间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队先遣队成员,已于8日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随后将转机前往阿达纳,预计在当天16时抵达并开展救援。此外,安徽蓝天救援队于2月8日乘坐飞机,预计9日抵达土耳其开展工作。
  2月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了解到,“中国智造”的救援现场专用地震报警系统已随四川蓝天救援队飞赴土耳其。据悉,这是中国地震救援报警系统首次走出国门服务救灾。当地震救援现场及周边地区发生地(余)震时,系统利用地震纵波比地震横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的地震横波到达前自动接通救援人员的对讲机,并发出报警声音,提醒救援人员快速避险,从而减少地(余)震给救援人员带来的伤害。
  据悉,救援现场专用地震报警系统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具有超强防误报功能,确保地震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这一系统已服务过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地震救援现场,为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呼吁推进全球地震预警网建设
  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尚不能对地震发生的地点、震级特别是具体时间进行准确预报。事实上,科学家也从未停止对于地震在减少人员伤亡上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有研究表明,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14%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10秒时,可减少39%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20秒时,可减少63%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方式。有3秒钟时间,人们可以躲在桌子下,或者到卫生间去;有5~10秒钟,一楼的人就可以疏散到楼外。
  去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强震,给周边康定、雅安以及成都等区域的民众争取了紧急避险的时间。
  “如果有地震预警系统,可能会给当地居民提供几十秒的预警时间。”王暾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此次地震造成的伤害和土耳其人民感同身受。15年前汶川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当时的中国无地震预警技术、无地震预警网、无地震预警服务。15年来,该所从汶川余震区艰难起步,研发了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系统,基于该成果建设的地震预警网已覆盖2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人口密集的多震区面积的90%,已成功预警76次破坏性地震。
  据悉,全球目前有包括中国、日本、墨西哥在内的6个国家具有地震预警能力。“我们也呼吁推进全球地震预警网的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暾表示。
  李梦飞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