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我省大学生就业,超七成留在省内
截至2022年8月31日,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6%,高职专科生高于本科生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安徽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44.69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9.66万人(其中高职扩招毕业生6.04万人),增幅为27.58%。截至2022年8月31日,2022年安徽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6%,其中超过70%的毕业生在安徽省内就业。
  按学历:本科生落实率最低
  我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44.69万人,其中研究生2.24万人,本科生19.24万人,高职专科生23.21万人,比2021年增加9.66万人。截至当年8月31日,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0.76%。其中,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达92.04%;高职专科生第二,为91.33%;本科生最低,为89.92%。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9%,是2017年以来最高的一年。202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2021年略低,但仍居全国第一方阵。已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74.2%选择留皖就业,较上年同期增加3.98个百分点。
  按性别:男生高于女生
  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男生23.32万人,女生21.37万人,男女生比率为1.09∶1。从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男生落实率为91.53%,女生89.92%,男生比女生高1.61个百分点。
  男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的差异在不同学历层次上也不相同。研究生阶段,男生落实率93.71%,女生90.35%。本科毕业男生、女生落实率分别为91.33%和88.55%。高职专科阶段男生、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1.49%和91.14%。
  按学科:工学独占鳌头
  从报告来看,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在前三位的学科门类分别是:工学、经济学和医学,其中工学最高,为95.08%。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在最后三位的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其中历史学最低,仅为79.19%。
  2022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又发生了变化。排在前三位的学科门类分别是:工学、医学和理学。除了工学是连年独占鳌头,医学和理学均是五年来第一次进入TOP3。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其中历史学最低,毕业去向落实率78.73%。这之前,哲学曾经多年排名靠前。
  按单位:八成多去了企业
  从就业去向来看,各类企业依然是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去年成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去了企业,占到了84.61%,在事业单位就业的仅占11.31%,在机关就业的仅占2.46%,在基层单位和岗位就业的占1.59%,在部队就业(不含应征入伍)占0.03%。
  从报告来看,近5年毕业生在三大类企业就业分布差别不大,包含各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其他企业”一直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性质分类中,其它企业占比87.54%。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较前一年略有变化,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2021年排名第一的教育下滑到了第四名,但依然吸纳了30833名毕业生就业。
  按区域:七成多在省内就业
  从就业区域来看,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超过70%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占比74.2%。省内地级市中合肥吸纳了近一半的省内就业毕业生,超过90%的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
  为把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我省去年面向2022届毕业生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网络调查。在对就业形势的认知上,22.2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乐观,自信能找到满意工作;46.7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27.09%的受访者认为较严峻,较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8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峻,很难找到工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