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嫂子,一个是小姑子。在怀宁县腊树镇安山村,胡雪花、产闯云这两个原本毫无瓜葛的女人,却因37年前的一桩婚姻,紧紧拴在了一起。她们名为姑嫂,情似“母女”。37年如一日,胡雪花用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因病卧床的产闯云,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一家老小靠她照顾
在龙王山下、麻塘湖畔,有一座既具乡土风情又富现代气息的村庄,这就是怀宁县腊树镇安山村。在这里,“胡雪花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小姑子”的感人事迹,被村民口口相传。
在村庄西北面一角,两间结构简单的房屋格外显眼。屋内,59岁的胡雪花正端来热水为卧床的产闯云擦洗身子。这一幕,仿佛把人们的记忆,带回了37年前的那个春天。
1986年,22岁的胡雪花嫁到产家后,发现比自己小7岁的小姑子产闯云因小时候得了重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面对这样的小姑子,胡雪花没有嫌弃,而是把她视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疼爱有加。“她不知道要干净、也不知道要漂亮,反正我不管怎么忙,我天天都要把她弄得干干净净的。在我的眼里,她比普通人更需要呵护。”那个时候,公婆还能勉强照顾自己,胡雪花每天干完农活后,就开始围着产闯云转,洗漱、喂饭喂水、哄她吃药,几乎成了每天上午的“三部曲”。
相对平和的日子持续到了2000年左右。之后,公公去世,婆婆的基础病愈发严重,产闯云的病情突然加重且几乎瘫痪在床,照顾的重任,全部落在胡雪花的身上。“我丈夫天天在外面早出晚归养家糊口,我作为嫂子不在家里照顾她谁来照顾?”胡雪花说。可是,要真正照顾好这个小姑子,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胡雪花的三个孩子先后出生,一方面是孩子们需要她的呵护,另一方面是小姑子离不开她的关爱,这些都让她忙得够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房屋外的竹林换了好几茬,当初的两名花季少女,如今脸上烙下岁月的痕迹,跟在身边的胖小子也变成了活泼好动的小孙子,唯一不变的是胡雪花对婆婆和小姑子细致入微的照顾。“不能指望别人,搞不动也要搞,是我分内的事。苦点累点都没事,但是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胡雪花说。
善举影响着村民
多年来,胡雪花的事迹传遍了三乡五里。邻居产海旺老人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胡雪花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她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间大爱,了不起。”据安山村村干胡思源介绍,安山村以前不乏打骂公婆、兄弟反目的现象,但现在村里很和谐,婆媳生气、妯娌吵架的事情少有发生。“什么是仁爱?37年如一日,简直比亲娘都亲,不离不弃,这就是仁爱,胡雪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胡思源感叹道。
在安山村,胡雪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嫂子”,她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觉得照顾多么辛苦。现在孩子大了,生活好了,只要自己能活一天,就会坚持照顾好婆婆与小姑子,将这份爱坚持并传递下去。”胡雪花满眼怜爱地看着身边的小姑子说。朱能干胡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