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宣城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出新举措:
民企聘“科技副总”政府给补助
  在高校当老师开展科研教学,在企业担任“副总”破解难题。记者了解到,一批来自高校的“科技副总”将履新安徽企业。日前,宣城市发布通知,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并给予相应补助。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兼职有了政府层面的“助推”。
  鼓励民企聘用“科技副总”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人才是关键要素。记者注意到,在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中,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兼职已经得到鼓励。在推介人才为企服务措施方面,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
  “我们目前跟十几所高校、20多家企业基本上达成了意向,可能在3月份的时候,就会启动正式的聘任仪式。”记者从宣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这些老师来自省内外高校,包括合工大、广西师大、南理工等,而进驻的企业都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宣城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介绍,此前也有企业单独联系高校科研人员,属于自发行为,而现在是政府在促进。有了政府“背书”,一方面可以替企业斡旋,另外,做好服务搭建关系之后,也可以推动促成更多合作。在当地看来,这些人士来了之后,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企业,也可以带动提升企业内部科研人员科学素养,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问题。
  兼职取酬年薪十几万元起
  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需要经济支持。在上述文件中,也提到了对年度绩效评估为良好等次以上的“科技副总”,给予相应补助。
  “企业聘他们来,企业付工资,通过考核后,政府还会给予他们相应补贴。”宣城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介绍,这个薪酬的构成,企业占大头,政府要少一些,预计一位“科技副总”一年拿到手在十几万元起。由于只是兼职,人员在关键节点提供帮助,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笔薪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该人士强调,薪酬只是一部分。在她看来,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是个“双赢”的过程。在合作期间,高校的一些成果,也可以借助企业进行转化,变成产品。此外在科技成果的申报、平台的搭建等方面,也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打破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间有个漫长的过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于高校来说,在用人机制方面也面临调整。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通知中称,在高校试点开展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制定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双向兼职取酬管理试行办法。打破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采取“双聘制”,推动企业高端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除了科研成果转化,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而言,兼职取酬同样是利好消息。他们可以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提升收入水平,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鼓励和允许高校教师兼职,打破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之间的壁垒,也有利于高校知识成果为地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