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戴健
信不信由你,70年前的2月15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现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传出的第一声啼哭,准是我。
头一年夏,父亲不知咋的,执意要回老家工作,同在省银行的母亲拗不过他,于是双双调动回三河镇。农历除夕,父亲带着待产的母亲启程返合肥,于大年初一夜幕时分住进三孝口附近一家小旅店。倏然,母亲有了生产的迹象,于是他们又踩着遍地爆竹的红纸屑,沿着满街商户的红灯笼,匆匆赶往保健院。子夜零点40分,我呱呱坠地。“接生婆”、长我53岁的老表姐刚由省立和平医院(今省立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转任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不久,她把我接引到这个世界并向母亲报告喜讯:“老姑,恭喜,是条小龙!”“小龙”成为一些长辈呼唤至今的乳名。
返程还是来时路。“满月”当天,“小龙”就经风见浪。合肥到三河的直线距离不过40千米,但当时没有公路不通汽车。父母抱着我先乘火车到巢县(今巢湖市),铁路80千米,歇了一晚;再换小火轮,水路80千米,等于要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长边。时逢枯水季节,行至巢湖中庙一带水面,小火轮因风高浪急偏离航线而搁浅。心地善良的巢湖渔民闻听求救信号,纷纷划着“小腰盆”前来施救。“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在这里重演,妇女儿童先走,我和母亲被安排最先上了一个渔民的腰盆,这个有两三个洗澡盆大的小船,随风逐浪,在渔民手中小划子的操纵下,缓缓靠向中庙集岸边。那个渔民再次临近小火轮后,望眼欲穿的父亲上了他的船,把身上仅有的四块大洋塞给了他,以谢救命之恩。
在中庙住了一宿,风停了。“卸载”后的轮船开到安全地带,旅客们重新登船。经历了生死之行的我们乘春水披落霞回到三河镇,错过了满月之庆。到“抓周”时,不知咋的我居然抓的是书!父亲说,我们家不是书香门第呀,莫非从此有书香?
从5岁开蒙志于学,到10岁做了肥西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主席,到15岁下乡用土坯垒成书桌,到20岁成为中学民办教师,到25岁在工厂用边角料拼成简易书桌,到30岁进入机关从事地方史研究,后来家中的书房和书桌逐渐变大变好,我的藏书也越来越丰富。盘点“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年岁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感悟最深的是父辈一直教导我的,为人处世要懂得感恩。
在成长中感恩。我本才疏学浅,特殊年代又耽误了学业。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和学习。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他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罢了,此话我一直视为座右铭。自学,自己主动学,成为我人生的重要历程,包括从中学到大学到工作实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惟进步,不停步。知识是成长的阶梯,我的求知欲源自感恩。我在第一本著作的后记中写下这么一段话:“生在合肥,成长在合肥,工作在合肥,拿的是合肥人民给的俸禄……这座城市于我有情,这座城市的人民于我有恩,每念至此,则想当涌泉相报,不敢有丝毫懈怠。”是巢湖(现在又重新归属合肥)边的渔民救了我,是养育我的家乡给我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在感恩中干事。母亲唠唠叨叨讲了几十年的话“要学真本事,好好干工作”,不啻是我们家的家风,更是我前行的动力。我在娘胎里,合肥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和姚鼐1802年首提“安徽大府建牙,未有宜于合肥者也”,正好相隔150年。我见证了这座省会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日新月异的合肥添砖加瓦,尽点绵薄,是我有了一定积累后矢志努力要做的。40年来我编了50本书1200万字,在京津沪粤港澳等23个省级行政区发稿600万字,在中央电视台八个频道和湘鄂赣等省讲合肥,“为她幸福为她增光”。最近10多年来我陆续主持或参与10多个场馆的策划布展事宜,每当接待外地参观取经团队,我都为合肥自豪。人生苦短,唯有情长,浓浓真情化为回报家乡的动力。
在干事中谦恭。从搬到市政务中心到离开,我在办公室度过十五个年三十和年初一,更遑论“五加二、白加黑”了。一直以为满招损谦受益,应少说话,多干事,低调并避免张扬。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我用两个中指敲出安徽名人馆的前言和八个分馆的序言,但这恰恰是自己的“短板”,只会“二指禅”,真心羡慕年轻人十指游走键盘。每当有人考得律师资格证、导游证、会计师证,我都自愧弗如。仰高自勉,见贤思齐。前几天参加合肥园博园项目评审,我负责楹联,但一位古建专家发言,我就仔细倾听,“学,然后知不足也。”我本是影视“门外汉”,这次观看影片《满江红》和大型纪录片《岳飞在合肥》,就顿生高山仰止之感。
忆及6年前机关人事部门负责人去给我办退休手续,“哇塞,工龄五十年!”窗口内的小姑娘看着报表啧啧称奇,她第一次遇到。其实没什么奇怪,苦劳熬出来的。今作七律:
桑梓耕耘五十年,如烟往事不如烟。三生忙命多加压,一纸休文难赋闲。碌碌无穷探索路,孜孜不倦追求篇。莫言七秩老将至,励志奋蹄自著鞭。
古人一秩为十年。欣逢七秩,铭感良多。自己给自己祝贺,赶紧去领个“敬老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