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严查医贩勾结腐败利于根治“号贩子”
  一段时间以来,南京市各大医院不少专家号源被“号贩子”垄断。过半热门专家号被囤积,一个几百元的专家号倒手最高可卖上万元,倒号团伙年获利达百万元。近日江苏省纪委监委深入开展调研,深挖“号贩子”顽疾背后成因,全链条打击非法抢号倒号行为,严查“医贩勾结”腐败,推动堵塞挂号系统漏洞,让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2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号贩子”手里的号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令人深思。只有搞清了这一点,才能让“号贩子”无从下手。过去以窗口挂号为主,“号贩子”自己或雇用他人深夜排队挂号,成为获取号源主要途径。但网上预约挂号全面普及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号贩子”除了通过抢号软件获取号源之外,还可通过医院里的熟人掌握大量的紧缺号源。
  江苏省纪委监委这次调研发现,一些“号贩子”曾是医院保安、医助等勤务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利益输送,腐蚀曾经熟识的院内工作人员。不少“号贩子”毫不讳言,“自己外有技术人员抢号,内有医护人员关照”。截至目前,本轮专项整治中已有19名医院工作人员因收受“号贩子”好处、回扣等问题,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说明“医贩勾结”倒号,已成为“号贩子”获取号源的重要渠道。
  尽管利用非法软件打时间差抢号、用患者身份直接抢号等,也可导致大量紧缺号源流失,但这种抢号方式属于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提升挂号软件的技术含量,堵塞其技术漏洞,运用监测手段锁定“号贩子”等技术手段加以整治。相比之下,找医院内部人员临时加号等“医贩勾结”方式获取紧缺号源,问题要复杂得多,不仅牵涉面广,而且隐蔽性更强,整治的难度自然更大。
  “医贩勾结”倒号,不仅患者难以获得所需号源,而且还败坏医疗行风,腐蚀医务人员,其社会危害更大,因此更应该严查重处。纪委监委介入对“号贩子”的专项整治,本身就释放出清晰的信号——打击“号贩子”,医疗系统必须自身过硬,只要医院仍有人内外勾结倒卖号源,贩号行为就无法得到根治。
  打击“号贩子”,纪检监察的作用不容低估。将严查“医贩勾结”腐败既作为医疗行风建设的内容,又作为整治“号贩子”的重要手段,方能全链条打击倒号贩号行为,全面铲除“号贩子”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让医院的所有号源都能得到公平分配,看病难和看病贵得到大幅缓解。
  罗志华/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