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3月3日上午,安徽召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省一体推进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获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安徽省法治环境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3位。接下来,安徽将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安徽。
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政府系统谋划开展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用更高的标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姜明说。
安徽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手法、步法和打法,综合运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建设责任考核、市县法治建设督察和法治安徽建设中期评估等手段,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三年行动计划。
此外,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建设,巩固拓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履行给付义务清查等工作成效,探索建立公共政策“免申即享”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违法行政行为预防和及时纠正长效机制。
力争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徽将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环节综合施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营造更良好的法治环境。
推动《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重点立法项目制定出台,推进长三角区域立法协同,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健全完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巩固“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法治环境全国前列水平。
同时,出台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联合沪苏浙在农业农村等领域推行免罚清单制度。推深做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现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全覆盖。深化“万所联万会”“法律服务进万企”等活动,加快法治民企建设,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惠企政策资金“一键送达”机制,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让法治温度直达社会神经末梢
接下来,安徽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普法专项行动,积极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设模范守法家庭,切实提高基层普法工作精准性、实效性。组织开展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
今年是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安徽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调解专业化水平,打造“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
此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工作对接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施2023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适时推进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规修改,深入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让法治温度直达社会神经末梢。”姜明说。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述法质效
安徽将如何切实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姜明表示,今后将加强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建设,更好发挥对本地区法治建设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督促落实职能作用。
此外,完善法治督察工作机制,紧盯做实市县法治建设督察问题整改,强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加强对重大法治问题督察。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述法质效,推动省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全覆盖,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述法考核评价具体标准和结果运用工作程序。健全基层法治建设领导体制机制,制定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市、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规范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