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落实作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行“四课一体”的教师培养路径、“三位一体”的教师成长体系、“三段一体”的阅读写作模式等举措,厚植教师成长的肥沃土壤。74年薪火相传,如今的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已然成为瑶海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四课一体”多维度提升核心素养
荣获“瑶海名师”“瑶海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瑶海区初中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瑶海区优秀班主任”“合肥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合肥市教坛新星”等称号,并斩获“合肥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合肥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班主任》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对于合肥三十八中的张亚明老师来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看得见的荣誉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
2009年,张亚明踏上三尺讲台,2017年9月,他来到合肥市三十八中任教。面对全新的环境,张亚明锚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探寻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加速自我“重构”。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怎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有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张亚明一直在尝试践行新课标,构建好课堂,倾情打造“有趣、有味、有用、有情”的“四有”课堂。在学习《命题与证明》时,他将小品中的经典台词融入数学元素。以观看小品、角色表演、重温台词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台词,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最终感受生活中数学逻辑的魅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立身之本,教师的快速成长在课堂。合肥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践行“四课一体”的教师培养路径,打造新进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实效跟踪课、同课异构展示课,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集团每学期组织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并面向瑶海区开放,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带动集团乃至全区同学科组老师及其他学科组老师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新进教师亮相课旨在规范新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让他们尽快“上道”;教学实效跟踪课鼓励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摈弃“技巧”,返璞归真;同课异构展示课为教师们提供了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正是得益于“四课一体”的教师培养路径,集团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升,夯实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立身之本。
“三位一体”系统构建教师成长体系
2018年,钱凯进入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成为一名化学教师。短短几年时间,他荣获“合肥市教坛新星”称号、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找到了专业成长的广阔天地。
作为一名“80后”,他是集团东校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内最年轻的老师,刚进校门,便通过“青蓝工程”向师傅“拜师学艺”。师傅点评细致、反馈到位,徒弟听课模仿、虚心学习。钱凯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还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勇于在比赛中认识自我、淬炼自我、提升自我。2022年,在合肥市教坛新星比赛的“备战”过程中,化学备课组以及其他学科的前辈们为钱凯提供了课程设计思路、课件美化、实验器材准备等环节的大力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比赛,而是一个团队的比赛。”钱凯说。
近年来,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践行“青蓝工程、明光工程、名师工程”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成长体系:“青蓝工程”让教师从“入门”到“胜任”,“明光工程”让教师从“成熟”到“骨干”,“名师工程”让教师从“学员”到“专家”,为青年教师设立了成长发展的整体规划。
与钱凯不同,有着14年教龄的张亚明正在朝着从“骨干”到“专家”的方向迈进。2020年9月,集团启动学术委员评选工作,2021年4月,集团正式成立首届学术委员会,首届学术委员37人,张亚明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学术委员,他们要从“教”的专家转向“学”的专家,做到教学相长,并对年轻教师帮扶提携,在集团内部引领示范,在教育行业成为骨干。目前,37位学术专家们通过校内外个人讲座、集团试卷命制、校本作业献题编题、个人学术成果辐射、传帮带徒弟稳步推进“三带三学”、徒弟站稳讲台成果初显等形式推进了集团快速发展,加速了个人及部分年轻教师的成长。
集团37位学术委员大都承担着帮扶青年教师快速融入成长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凌璐璐是2021年瑶海区教体局人才引进的985硕士,在“青蓝工程”师傅结对中成为了张亚明的徒弟。“感谢学校提供师徒结对的平台,让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师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还能够学习到师傅积极上进、勤奋进取的处事风格……”凌璐璐这样说道。
“三段一体”阅读成为校园最美风景
在张亚明的办公室里,各类书籍占据了“半壁江山”,每逢假期来临之前,他都要在书店里泡上半天,为集团教师选择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近年来,集团持续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引导师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赋能成长。每年的寒暑假,教师发展中心都会组织开展“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所有教师利用假期共读一本书,撰写读书心得,并分享交流。
“《我们怎样做教师》陪我一起从壬寅年的除夕跨入癸卯年,成为我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对我启发良多……”在化学教师王云的读书笔记中,详细阐述了她对这本书的理动、课程标准解读大赛活动,每周定时开展备课组读书交流活动,以及青年教师成长季系列活动等,形成了“阅读—交流—写作”三段一体的阅读写作模式。
2021年教师节,集团举行“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分享会,各校区的14位教师代表进行了主题分享。他们中有的是初涉三尺讲台,有的是集团的精兵强将,学科不同、岗位不同,却同样有着对阅读的无比热爱。2022年教师节,“我的38中,我的家”主题分享会如期举行,教师们分享教育初心、描绘教育梦想、诉说了加入三十八中大家庭的欣喜与期待,令人动容。
如今,不仅教师们热爱阅读,他们也成为了学生的“阅读引路人”,每年4月,学校举办“六节三典”系列之读书节活动,各校区各班级师生开展以“读经典、诵经典、聊经典”为主题的聊书会活动。有这样一群爱读书的校长、老师、孩子,合肥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逐步营造出“领导带头学、老师自觉学、学生喜欢学、家长参与学”的浓郁氛围。
搭建平台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最近,化学教师王云有些忙碌,从校赛、区赛、市赛,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入了安徽省教坛新星比赛的决赛环节。
2017年9月,王云通过绿色通道从芜湖来到合肥市三十八中。对于王云而言,如果说以前的工作经历为她打开了教研的大门,那么在进入合肥市三十八中之后,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激励下,她又打开了试题研究的大门。“每一次比赛都是对教师课堂设计、演讲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考察。”王云说,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她受益良多。
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之外,集团教师积极参与专家讲座、杏坛语丝微讲座、明光大讲堂等活动。除了学校“本土”专家带来的讲座,集团还先后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进校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也教会教师们取之不竭、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
近年来,集团为教师搭建起专业成长平台,涌现出了一批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在2022年10月的合肥市第五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集团叶莉霞等19人被评定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齐岚等42人被评定为合肥市骨干教师。集团学科带头人人数、骨干教师人数以及总人数在合肥市初中学校均位列第一。2022年10月,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评选结果公布,集团七个学科团队(共34名教师)均获省级大奖,喜获5个一等奖(23名教师)、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获奖学科、等级和人数居合肥市前列。像这样让“关键少数”人先成长起来,带动了集团全体教师的成长与壮大,教科研结出累累硕果:过去一年里,本部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41人次,省级奖项42人次,市级奖项154人次,区级奖项129人次,总获奖366人次,获奖比例高达119%。
“一歌空谷响,再歌百鸟鸣”。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合肥三十八中教育集团既有清晰明确的愿景和目标,也有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而这些都为并不年轻的三十八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力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