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马鞍山:争当长三角“优等生”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副汊航道桥。储灿林/摄
  宝武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一次可以加工150吨钢水的1号转炉在去年11月份完成倾动实验,本月底就可进行热负荷试车;把一些技术等级认定资质下放到企业,马鞍山市共有1431人通过破格认定取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穿城而过的宁马城际铁路紧张施工中,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正把马鞍山人争当长三角“优等生”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跟随“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团,在马鞍山感受钢城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
  一炉一次加工钢水150吨
  2月16日上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团在马鞍山感受“钢铁巨人”前进的步伐。
  在佩戴安全帽后,记者一行进入特钢公司施工现场。沿着一条钢制的楼梯向上爬,施工的地方就在外边,透过甬道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钢制桁架林立,粗大的管道在钢制桁架里扭曲穿行,大型吊装设备的钢丝绳一条条垂下来。在这巨大的看不见边的钢铁丛林里,看不到具体的施工机械,但是能听到施工的机器声,还有耀眼的焊花不停溅落,实地感受到了施工的繁忙。
  在这个钢铁巨无霸的“肚子”里转了一遭,切身体会到了“硕大”的含义,楼层的高度在这里已经无法计量其具体尺寸。记者一行来到了一个平台上,“马钢新特钢1号转炉倾动仪式”红色条幅下,绶带飘拂。一个巨大的钢制炉体正在缓缓转动,宝武马钢特钢公司副经理龚志翔介绍,这个就是马钢新特钢1号转炉,去年11月份举行过倾动仪式。“预计,本月底可以进行热负荷试车。”那么,这么大一个炉子,一次可以加工多少钢水?龚志翔给出的答案是,150吨。
  据介绍,新特钢工程项目是马钢“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体用地面积约为68.5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92.69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6月底前投产,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12月前投产。该项目设计年产钢320万吨,钢坯315万吨,其中中棒100万吨、线材及大盘卷115万吨。产品重点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产品市场。
  一键互通生产前后方
  稍后,记者一行来到马钢特钢智控中心。中心里,数十面大屏幕在三面墙上排开,上面标注着每个监控点位的信息。下面的中控台是一字排开的数十台电脑,工作人员坐在工位上,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并不时和一线生产现场进行沟通。
  据悉,智控中心通过对岗位、管理、流程功能等进行重构,构建起集全产线远程操控、集中管控、智慧应用于一体,优特钢行业首个集钢轧一体、进驻产线最多、规模最大的智控中心,助力特钢公司成为高效益、高效率、高科技的智能工厂。
  宝武马钢特钢公司设备管理室副主任胡正君介绍,特钢智控中心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工厂平台,构建马钢特钢边缘数据节点,打造智慧化数字服务器机房,实现工序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共享;实现生产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电炉远程炉膛温度判定、电炉远程看渣、转炉一键炼钢、LF一键加料、RH一键精炼、连铸品质异常自动判定、质量一键式分析;实现优棒示范产线自动进钢、自动烧钢、自动轧钢、设备工艺精度评价、轧制规程的管理和优化、操业导航等,特钢智控中心拥有50多项先进应用技术。
  1431人获得“黑手套”认定
  2月16日下午,华孚精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射出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我只有初中学历,能成为高级技工在以前我想也不敢想。”忙碌间隙,42岁的夏玉华表示。据悉,在马鞍山市,有1431名像夏玉华这样的职工获得“黑手套”。
  据介绍,在生产一线,具有特殊技能、绝技绝活,尚未取得技能证书的特殊技能人才,被形象地称作“黑手套”员工。
  在公司门口的墙上,有一块牌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华孚精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备案机关为安徽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有了这块牌子,就有了“黑手套”认定资质。
  2022年4月,马鞍山市相关部门制定《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评价办法(试行)》,具有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评价条件进行补充完善,自主确定技师、高级技师的评价条件。
  马鞍山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1家企业拥有这种资质,华孚精密科技正是其中之一。
  “原来这类证书都是由人社部门统一颁发的,现在权限下放到企业手中,企业可以自主组织认定、培养技术人才,既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增加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黏性,解决了技术型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华孚精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有安介绍,公司去年5月建立技能认定中心,10月便开展了首批高级技工的认定工作。然后,公司组织了培训和考试。整个公司1700多人中,共有101位一线员工参加培训、笔试和现场操作,最终68位员工和夏玉华一样,拿到了证书。
  打通了企业特殊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一方面提升了职工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职工钻研工作、提升自我的积极性,企业和职工都受益良多,可谓是多赢。
  据了解,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共有1431人通过破格认定的方式取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1366人,技师43人,高级技师22人。
  立体交通网助力梦想实现
  今年早春时节,穿城而过的宁马城际铁路正在紧张施工,马鞍山人都在亲眼见证这条铁路的一步步“成长”。从打下第一根桩,到架起首个连续梁“0号块”,再到首个跨路连续梁,无论酷暑严寒,马不停蹄的建设进度,把马鞍山人争当长三角“优等生”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并非宁马城际“专属”,不远处的巢马城际同样在紧张施工中。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自2017年,马鞍山东站开通到南京的“早七点”,让“住在马鞍山,工作在南京”成为可能后,一个个融入“长三角”交通项目就频频刷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火热进行中;宁和高速(安徽段)工程正在施工,预计2024年11月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自2021年11月,马鞍山至南京跨省公交开通后,马鞍山人坐着公交就能到南京,跨省公交不仅方便了宁马城区百姓间的往来,也加速了县区间的跨省流动。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在宁马新型功能区,跨省公交线路开通后,宁马两地百姓互相串门变得更频繁。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