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天色将晚,还下着雨,6名平均年龄64岁的外地“驴友”却被困在海拔最高处近千米的绩溪伏岭镇七姑山。接到报警后,绩溪县公安局伏岭派出所紧急开展救援,历时7个半小时,成功救下6名被困人员。
6人户外探险被困
3月25日16时22分,绩溪县公安局伏岭派出所接报警称,有6名浙江籍“驴友”户外探险,被困伏岭镇七姑山。经了解,6人平均年龄64岁,最大的72岁,当天上午10点左右上山游玩。到达山顶后,6人找不到下山的路,看到天色已黑,于是报警求助。
接警后,民警详细询问了6人的具体位置,并告知被困人员原地等待,不要冒险前行。
“七姑山陡峭,上山下山没有体力也不行。”伏岭派出所民警段贤然向记者回忆,他和同事迅速购买了矿泉水、巧克力和面包,并携带了照明和急救装备,17时左右,与向导开始徒步登山,赶赴现场救援。
一路未歇冒雨上山
据了解,七姑山最高海拔近千米,多处险要地段只能单脚站立,加上连日降雨,当晚最低气温只有3℃,山路泥泞湿滑。
“七姑山是一座没有开发的野山,海拔高,岔路多,没有经验很难走出来。”段贤然说,当时下着小雨,他最担心的是被困人员失温,名救援人员一路不歇地往上爬。“中间有将近一个小时,手机都是没有信号的。”
雨水与汗水交织,19时20分,人终于到达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民警赶紧给几人分发了补给物资。一名年龄较大的游客紧紧抓住民警的胳膊,“太谢谢你们了!我们不怕了!”
11次报数协力向前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小雨还在下,寂静的山路一片漆黑,几人依靠警用强光手电筒照明,每走一步都是胆战心惊。“山尖的一段路,仅有约20厘米宽,只能单脚交错通过。”段贤然告诉记者,途中经过的木桥,更是惊险。
“其实也不能算是桥,中间搭着一根木板,一侧是悬崖,一侧是陡坡。”人依次小心翼翼往前。“都能看到木板出现了断裂。”段贤然说道。
“1、2、3、4……9”,每隔半小时,段贤然都会提醒大家报个数。“岔路很多,后面的人如果不注意,拐一个弯都容易走丢。”向导带路,段贤然的同事排第五位,段贤然负责收尾,中间是被困人员,9人齐心协力一路往前。
“通过报数的声音,也能判断被困人员的状态,随时调整位置。”段贤然回忆,经过11次报数后,人来到了一处巨石斜坡。
手脚并用艰难下坡
“我们是摸黑上的山,当时(斜坡)已经太滑了,布满了青苔。”段贤然向记者讲述,这段15米长的斜坡,下山时更是布满水渍,无法站立行走,也没有野草可供抓握,只能侧躺在巨石上,手脚并用挪动前行,稍有不慎很容易滑下山涧。
“这是最后一个险地了,所有人逐个通过,大家提提精神!千万千万谨慎通过!”民警大声喊着,给害怕和疲惫的游客鼓劲。大概40分钟后,人顺利“通关”。
26日0时28分,历时7个半小时,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下山,并被送至所宿酒店,一场紧急救援顺利结束。
“我也是第一次爬,但当时顾不上害怕。”段贤然向记者坦言,当时想的是怎样救援,如何能安全快速地将被困人员带下山。
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通讯员陈洁实习生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