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张林介绍监测设备。
2022年,合肥市PM2.5平均浓度实现“九连降”;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十年来新高;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离不开科技治污的支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合肥市目前已经有460余家企业(单位)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同时接入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这些设备长啥样?是如何实现自动监控的?近日,记者来到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发现数据异常平台就提醒
“蓝色超标报警:合肥市××区,××需氧量日均值超标0.08倍……”3月27日,一条报警信息出现在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与此同时,该企业所属辖区的执法大队也会收到这条信息。
收到报警信息后,属地执法大队会立即组织对超标情况进行核实,明确是真实超标,还是因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综合管理科科长胡张林告诉记者,如果在核查的过程中,发现诸如严重超标排放、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情况,市执法支队将直接介入、提级办理。
在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了这家企业的实时监测信息。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综合管理科工作人员周蕊介绍,平台的数据监控模块可以通过曲线图,观察排污单位各项污染物因子排放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实时显示企业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当某些监测因子出现异常或超标时,相应的数据会变成橙色或红色,数据后面会出现“异”或“超”的符号提醒,方便执法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当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日均值超标,就会触发平台发送报警短信。
自动监控涉及废水废气排放
目前,合肥市共有460余家排污企业(单位)接入了自动监控平台,并联网至生态环境部门,监控点位近800个,涉及排放废水、废气两类。哪些企业(单位)需要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接入平台管理呢?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每年都会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一般来说,纳入这一名录的水、气重点排污企业(单位)都需要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接入平台。”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综合管理科科长胡张林介绍说,此外,排污企业(单位)申领的排污许可证上会明确管理类别,标明重点管理的排污企业(单位),如果要求对其进行自动监测,也是需要安装联网的。
据了解,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企业产治污工艺、生产规模等不同,纳入平台的监测因子也不尽相同。“所谓的‘因子’,其实就是指
近年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联网和应用,逐步构建起了环境智慧监管网络。胡张林告诉记者,过去,执法人员主要按照工作计划以及群众反映的线索对企业进行检查及人工采样。使用自动监控平台之后,排污企业(单位)出现数值超标就会直接“报警”,使监管更加精准。此外,历史数据在平台上也可以随时追溯,让违法行为不再“稍纵即逝”,“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执法效率和企业的守法意识,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实现了执法人员少跑路和企业少陪同。”
未来将更多单位纳入平台
要想实现对异常和超标数据的及时“报警”,监测设备是关键。胡张林介绍说,以排放废气企业为例,一般是在排气的烟囱内插入采样探头,对从烟囱中排出废气进行实时的采样、传输、监测和上传数据。
在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有一间自动监控执法技能训练场,摆放着供执法人员学习训练的水类、气类不同类型的自动监测设备。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对废气进行监测的探头。与我们印象中的小探头相比,这种“探头”可是个“大块头”。“这个就是采样探头,固定在企业排放废气的烟囱上。”胡张林指着一个长方形的半封闭仪器告诉记者,废气预处理后通过管路传输至自动监测设备进行分析、得出数值后同步传输至监管平台。
相较于以往的现场执法检查,利用自动监控设备的“大数据”开展执法检查活动,需要执法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原理和构造、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平台,并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问题线索、结合企业工况信息进行综合研判。胡张林表示,近年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理论培训、装备使用、现场实操、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执法人员利用自动监控办案的能力,并组建了一支近40人的执法人员骨干库,以适应自动监控监管需要,2022年共办理了涉及自动监控违法案件22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群众需求和监管要求,将更多的单位纳入自动监控平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