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自此,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为加快构建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与核准制相比,主板注册制首批公司普遍具有发行效率更高、发行市盈率更市场化等特点。
10只新股“首秀”亮眼
当天,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集中上市,分别为沪市主板的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深市主板的登康口腔、中电港、海森药业、南矿集团、陕西能源。从基本面来看,这10家公司具有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等特点,多属于行业代表性企业,大盘蓝筹股定位凸显。
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全面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首秀”十分亮眼,开盘7股竞价高开超40%,无一只新股破发,其中N中电港竞价高开160.94%居首,N柏诚竞价高开79.16%、N常青竞价高开62.97%。开盘仅3分钟,N中信金股价较开盘价大涨30%,率先触发临时停牌,N陕西能源、N中重、N江盐、N柏诚、N南矿集团、N海森药业、N登康口腔紧随其后也相继触发停牌。
从成交额上看,N中电港、N陕西能源两只新股热度最高。截至早盘收盘,N陕西能源成交额为45.36亿元,N中电港成交额为36.73亿元。
注册制带来重要变化
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与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变化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理念的变化,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部门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判断。
二是把关方式的变化,主要通过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三是透明度的变化,审核注册制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监督制衡更加严格,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监管执法的变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实行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实践表明,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动,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
伴随着主板注册制环境下首批IPO企业的上市交易,也补齐了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拼图”。至此,A股市场无论是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还是沪深主板市场,均已基本实现了注册制。
“打新”将有高风险
从具体规则来看,全面注册制后,主板交易规则也面临着涨跌幅、临时停牌机制等多方面的变化。在涨跌幅方面,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
在盘中临时停牌制度方面,对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的,停牌10分钟。
同时,在主板注册制新股交易规则方面也采用了2%价格笼子机制且进行了优化,即增设“10个价格最小变动单位”机制安排。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市场化是改革的重点,对于投资选择权也更多地交于投资者来判断,这是突破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基础。
“如果中签后新股有特别好的表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比较高额的利润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全面注册制下投资者的“打新”,刘春生表示,前五日不受涨跌幅限制,给后续的跌幅空间留下较大的敞口。
2022年以来,有不少新股“入场即破发”。对此,刘春生进一步表示,“需要投资者更加理性,也需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所评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希望投资者更关注新股的业绩表现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是单纯通过‘打新’的方式获得超额收益这种‘豪赌’的心理。”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指出,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意味着打新会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未来,股民在打新的时候,必须要慎重,有选择地打新,不能“凡新必打”。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投资者未来不能够盲目打新,因为新股的发行不再按23倍的固定价格,而是市场化发行,这样新股的风险就有可能会随着其质地的变化呈现出来。
“注册制下市场化功能更加强大,价格发行功能更加完善。”巨丰投顾郭一鸣则称,注册制下个股的投资逻辑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过去的炒作化可能逐步减弱,而真正的投资化将逐步回归。这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从基本面对上市公司更多更全的了解、分析和判断可能成为日常投资的必修课。
综合证券时报、界面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