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合肥轨道运营分公司接触网工程师孙志


  飞檐走壁,精细中追求精致
  凌晨1:00,当1号线最后一趟列车通过后,合肥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接触网工程师孙志和队友们进入万达城地铁站。游标卡尺、激光测量仪、砂纸……摆在地上方便清点的工具被一件件收进工具箱,他们换上绝缘鞋,系上安全作业绳,带着沉重的工具向地铁隧道深处走去。随后,便像“蜘蛛侠”一样在地铁线路接触网上攀爬,开始了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作业。
  孙志说,地铁接触网是一种特殊的供电线路,它沿着轨道上方架设,地铁列车运行靠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输送电能、提供动力,相当于地铁系统的“血脉”。因此,保证接触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最考验接触网工严谨度的是梯车巡视,这项作业要求梯车上的巡检人员在只有15毫米宽的接触线线面上找到故障点,随走随看。”孙志说,梯车上的巡检人员在找故障点,梯车下则需要接触网工(工班同事)配合进度,推着梯车向前移动。
  “晚上进行的是刚性接触网检修,白天的时候还要进行柔性接触网检修。”吊在距离地面近5米高的柔性接触网上检修,对孙志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和队员们日日夜夜在接触网上“飞檐走壁”,对高空设备进行检修,接地线、拧螺丝、装设备、调参数。
  匠心筑梦,细节中探寻创新
  作为合肥轨道首批自主培养的接触网专业检修人员,坚守岗位8年,孙志先后参与60余次设施设备的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带领攻关小组在技术攻关上取得显著成果:其中,创新研发出轨道交通“U型托板”辅助工具,大大减少了设备损伤,提升了检修精准度;精心研制出可延展可实操的实训模块化平台,彻底解决了一线操作培训受限问题。
  为了做精做细做实设备维保工作,传承工匠精神,孙志牵头推出技能等级划分认定标准,促进一线实操员工技术水平逐级提升,并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形成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同时还制定“3+3+6”定制化培训模式,以“传帮带”方式,适应人员格局和新线建设的不断变化,使新进青年员工在检修实践中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劳动竞赛维修能手、安徽工匠、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工匠……沉甸甸的荣誉是孙志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在日月星辰昼夜交替间,他继续用高超的技能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大家的出行平安。 

  □编后
  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承载着广大市民的期望和重托,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合肥轨道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锻造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如今,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正在合肥轨道建设发展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通讯员汪睿于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