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的东城门。
游客在寿县的楚文化博物馆参观。
2023年歙县鱼灯节(歙县文旅体局供图)。
淮南寿县和黄山歙县,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当“楚文化”遇见“徽州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个“五一”假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策划推出了“假日双城记”融媒体报道,不仅让两地文旅局长“隔空对话”,还带领网友们逛古城、看美景、尝美食。“五一”小长假期间,两座古城都迎来了如潮的游客,当地也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撑旅游业的复苏。
表现
两座古城“五一”游客如织
5月1日,合肥市民陈先生一家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淮南寿县游玩。“本想带孩子来逛逛楚文化博物馆,没想到这么多人。”陈先生说,逛了博物馆,一家人又去了寿县古城,游客也非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
这个“五一”期间,寿县各大景点都“人气满满”。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古城墙在假期前几天,仅东门景区的日游客量就超过两万人次;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最多一天接待了1.5万人次参观。
400多公里外的黄山歙县,也感受到如火的游客热情。
记者从歙县文旅体局了解到,截至5月2日,全县主要A级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1.46万人次。其中,最热门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徽州古城,接待游客74204人次。
在“五一”前,歙县就已开始谋划特色活动,变流量为“留量”。在“五一”前隆重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的重要子活动——2023歙县鱼灯文化节暨鱼灯制作技艺创新大赛,活动以“千年神韵大鱼徽州”为主题,推出了“大鱼徽州”鱼灯舞、“鱼你有约”鱼服秀、“鱼跃徽州”歙采缤纷市集、鱼灯制作体验、鱼剪纸研学体验、博物馆奇妙游等系列活动,丰富假日旅游产品供给,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歙县观光旅游。而在4月29日至5月2日夜晚,在徽州古城内,均有鱼灯表演,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转化。
努力
歙县:“旅游+”带动业态转型
歙县是文旅大县,百徽之源,在全面利用文旅资源上,歙县一直在创新努力。
首先是业态升级,激发旅游活力。全面升级旅游业态,突出产业融合,发挥“旅游+”综合带动功能,助推旅游转型升级。“比如文创先发、活动频出。”歙县文旅体局局长黄中介绍,歙县将古城核心区域作为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地,打造仁和楼剪纸馆、徽州递铺等特色主题文创店,推出知府系列本子书签等文创产品200余种。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推出鱼趣馆老爷咖啡,每天不定期演出,吸引人气。
其次,景观升级,丰富旅游体验。打造完成府衙内小剧场、廉政三示教育基地等,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实地教学研学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然后,营销升级,拓宽旅游市场。结合当下旅游消费群体结构变化,主动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变粗放式营销为精细化营销,提升古城旅游知名度。
旅游资源丰富,配套也得跟上。歙县从食宿、人才、设施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服务,提升旅游品质。“比如,融合非遗、民俗、文创、康养等特色,在古城景区建成西街一号、九月徽州等IP特色化和设计主题化精品民宿,并配套推广烧饼、浇头面等徽州特色美食,形成‘美食+民宿+旅游’服务新模式。”黄中介绍道。
寿县:创建5A景区提升品牌力
2021年底,寿县提出了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5A景区的创建,彻底打响寿县古城旅游资源品牌。”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寿县历史底蕴十分深厚,五国在此建都,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和宝贵的遗产。
目前,寿县正在编制《寿州古城5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接续推进古城重点文物保护点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居游环境提升等多项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寿县将根据规划设计,立足“淝水之战”文化主题,推出城门灯光秀、球幕电影等互动体验项目。
“我们借助大众旅游时代契机,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同时根据不同乡镇、不同区块地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打造。”该负责人介绍说,寿县将打造古镇休闲、科普研学、红色教育、豆腐寻根、特色廊道、美食品鉴、乡村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2022年,寿县实现游客接待量53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2亿元。
今年以来,寿县紧跟文旅传播浪潮,创新采取线上、“云游”等宣传方式,及时推出“云游”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活动,举办第五届“楚韵寿春城”暨寿县第一届“寿州美食节”活动、寿县接福迎新年暨2023年寿县玉兔迎春乡村嘉年华活动。
同时,通过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系列宣传,寿州大救驾等一批寿县传统小吃被进一步推广,该县还将扶持紫金砚、豆制品、大救驾、寿州香草等特色产品做强做精。
思考
歙县:旅游资源未充分转化
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各旅游景区面临的主要“课题”。两地的文旅部门也在总结不足,以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影响力。
“歙县是文旅资源大县,但是从文旅资源开发情况看,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良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经济强县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歙县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类型上,歙县主要以古城、古镇等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乡村旅游资源、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不足。空间上,主要集中于县城及周边以及新安江干流沿岸的文旅资源开发,对于其他的山地、新安江支流等的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品牌创建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数量较少。业态创新方面,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紧跟发展潮流、迎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业态尚处在突破之中。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非常丰富,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足的问题,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
寿县:文旅结合还不够紧密
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寿县文化旅游产品虽然比较丰富,但形式相对单一,缺乏龙头产品的带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寿县的旅游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还需要不断完善。
为此,寿县实施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行动,对新老城区绿化进行优化提升,提升城市形象;拟在古城区新建、改建3A级旅游公厕9座,完善古城区旅游标识标牌,计划投放旅游观光车;在新城区规划建设6个小型停车场,增设650个停车位,切实缓解停车压力。
有着丰富文旅资源的两座古城,都将不断思考如何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让文化旅游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