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一个黄昏,我在小区观景池塘的岸边,看见了一只大鸟。它正站在一块岩石上面,聚精会神地望着满潭的水,一双眼睛眨也不眨。
这种张望的时间是那么漫长。我对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整整十二分钟。我正在疑惑,瞬间,看见它扇动翅膀,尖嘴朝前,笔直地向一条游动的小红鲤鱼飞去。一刹那,只见它的嘴里叼着一条鱼上了岸。
一位熟悉鸟类的同伴一眼就认出它是一只来南方过冬的绿鹭。因为它长时间目不转睛地俯视着水面,似乎伺隙图谋干什么,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窥觎”。“窥觎”站在池塘的岩石上窥视着水面。一连几天,天天如此。
它整个身躯像一只鸡那么大,远观也似乎是鸡。但是那尖尖的长嘴表明它是一只鸟。它那背部及两个翅膀上青绿色的羽毛在黄昏的余光中是那么醒目。大概是池塘里的小红鲤鱼很多,食物比较丰富的缘故,“窥觎”的身体显得微胖,颈部的两侧似乎有了一些赘肉。我十分担心这样下去,“窥觎”因为身体发胖会渐渐失去获取猎物的能力。
有一件事打破了我的这种担心。半个月以后,我在池塘附近的一处隐蔽的常绿灌木丛中发现了它。那是一个早晨,我从灌木丛边走过,发现它正偷偷摸摸地躲在一个阴暗的地方,一声不响地缩着脖子和另一只眼睛和脑袋比它还大的、眼神更加明亮敏锐的绿鹭呆在一起。常绿灌木丛上方树杈大约一米高的地方,“窥觎”用树枝和枯草精心筑了一个鸟巢。我想这也许是鸟儿睡觉的巢吧。
在巢里我一眼看见了“窥觎”。它那两侧翅膀上青绿色的羽毛,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特征。我仔细地端详着旁边的另一只绿鹭,想不到那只绿鹭的羽毛比“窥觎”的羽毛更加鲜艳。这也许是“窥觎”的伴侣吧。
只见“窥觎”正在灌木丛中树杈的草窝里一声不响地蹲着,看见有人来了,也不十分害怕,只是两个翅膀向下挪了挪。眼睛眨了眨。就在“窥觎”挪窝的一瞬间,我看见原来“窥觎”正在草窝里孵蛋。那身体下的鸟蛋呈青绿色,比寻常的鸡蛋要小,大概只有鸡蛋的一半那么大。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窥觎”发胖的原因。
绿鹭也有遇到危险的时候!一个月后的一天黄昏,我正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转悠,突然听到绿鹭“嘎-嘎”的叫声,听起来是那么凄厉。我想也许“窥觎”遇到了危险。一看,果不其然,接着我就看见一只野猫盯着“窥觎”紧追不舍。“窥觎”扑棱棱扇着翅膀,惊慌地逃。
“窥觎”遇到危险了。我的大脑昏了一下。急中生智,我捡起了脚下的一块石头向野猫击去。野猫受不了这突然的一击,慌忙向草丛的深处逃去。为了“窥觎”的长居久安,我绞尽脑汁,请教了动物专家,在“窥觎”的窝边地下放了许多柠檬皮和橘子皮。这些果皮散发出野猫十分惧怕的气味。果然,野猫闻到这些特殊的气味,逃得远远的,再也没看见野猫骚扰“窥觎”的事了。但是我一直很担心,经过这件事,也许“窥觎”会远离这个地方。那么我就要失去这个自然界的好朋友了。
果然一连几天,在池塘的周围我再也没看见“窥觎”的踪迹了。
三周后的一个早晨。一夜的雨雪过后,天空开始放晴,给小区和池塘周围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我又一次在池塘周围转悠。竟意外地在池塘的一个石板上看见了“窥觎”。只见它精神瞿烁、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只是整个身体比前几天似乎瘦了不少。
这以后,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回到了老家,再也没看见“窥觎”了。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又一个冬天来临的日子,“窥觎”又向南迁徙来到了小区的池塘边。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波光潋滟。成群的红鲤鱼在冬阳的照射下在水里游弋。岩石上蹲着几只鸟,中间有“窥觎”,有它的伴侣;还有它的几个孩子。它们在初冬的晚霞中,从容不迫地站在池塘边的岩石上窥视着水面,还展开羽翼迅速地扑向水中捕食,甚至在水面飞翔盘旋,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样子仍然是那样矫健。
第二天醒来,原来是梦。我想这绝不会仅仅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