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日常护理有哪些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倩倩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案例居高不下,危害极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摄入均可诱发高血压,同时也是高血压进展的不可控因素。在疾病控制期间,除科学量化的机体运动之外,科学全面的饮食调控也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内容,合理设置食谱,注意饮食禁忌,并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高血压患者的饮食
  (一)控制食物总摄入量
  首先对能量摄入量进行控制,保持食物的清淡,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在实际的烹调过程中,做到少油少盐。饮食遵从定时定量原则,注意不可暴饮暴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50~350g,新鲜蔬菜控制在400~500g,将水果控制在100g,将牛奶控制在250ml,将食用油控制在2~25g,每天瘦肉50~100g。指导患者选择多糖类食物,可多食用玉米、小米等食物,对肠蠕动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需少食用果糖及蔗糖等影响血压、血脂的食物。
  (二)低盐饮食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盐的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如果每日增加6g盐摄入持续30年,将使整个人群的收缩压升高8mmHg(1mmHg=0.133kPa),不同程度降低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摄入高盐除影响血压外,也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损害作用。2022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钠的摄入量减少至5g/天。禁止食用咸菜类及咸鱼等盐浸食物。日常烹饪中,可以使用"控盐小勺"去衡量盐的多少。另外,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患者蛋白质代谢后会产生影响血压波动的有害物质,因此,需对动物蛋白的输入量进行限制。
  (三)低脂饮食
  限制患者脂类摄入量,严格限制胆固醇,如果患者存在冠心病或者高脂血症,更需严格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如果患者大量且长期食用动物内脏、肥肉及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会导致高脂蛋白血症,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同时使用高纤维食物可加速患者胆固醇排出,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疾病。可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鱼,促使胆固醇氧化,延长血小板聚集,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海鱼可以增加微血管弹性,避免血管破裂,从而达到防治高血压的效果。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等。
  二、高血压的日常护理方法
  (一)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和患者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形象,帮助患者消除担忧恐惧等情绪,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增强治疗信心。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告知规范饮食的注意事项,安抚和鼓励患者,减少患者饮食不良习惯,促使其积极改善饮食及身心状态。
  (二)实施生活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体重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对疾病治疗极为不利。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并持续减肥,评估患者的体重,根据实际体重指数,合理选择运动项目,严格控制运动时间。在实际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对其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方式,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可以进行5-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如果被评估为具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则运动前需进行专业评估。
  (三)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促使其养成定时定量用药习惯,若遇血压搏动较大时,应该选择就医,切勿擅自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是自行停服降压药物。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血压平稳。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高血压饮食注意事项,促使其提高疾病认知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关注患者饮食喜好。合理选择烹饪方式,注重钠盐的摄入。通过落实各项饮食护理措施,可对患者疾病控制提供可靠保障。此外,监测其知识和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巩固血压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