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教育数字化不能背离教育初衷
  孩子不午睡,扣分;坐姿不正确,扣分;周一不穿礼仪服,扣分……记者调查发现,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应用甚广。这款App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有的学校排名结果还与评先评优挂钩。不少家长、学生对此产生新的焦虑。(5月29日半月谈网)
  新闻一出,网友们针对学校的做法就发出了质疑:看起来是教育数字化的创新应用,实质上是将学生一举一动皆纳入管理评价之中。如此教育数字化,不过是一种背离教育初衷与教育规律的“以扣代管”“以扣代教”,不仅管不出效益,反而管出了压力、焦虑甚至不满。
  对学生而言,单凭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列出的加减分项,如“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按时到校”“集队快静齐”“小组数学(语文)课堂第几名”等加分,“没有完成老师交办任务”“没有登记作业”“周一不穿礼仪服”等减分,对学生在校行为表现通过加减分进行排名、公开评比,无不显得对学生管理的机械、生硬与无情。正如有家长质疑,因为孩子不午睡、坐姿不正确就扣分,这岂不是“要把学生管成傻子吗”?
  对老师而言,明确要求家长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在对学生加减分排名、公开评比的“加持”下,没有家长会不关注自家孩子的排名结果。如果自家孩子的分值较低,家长难免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拿孩子出气。同时,家长被要求每天查看,孩子也非常紧张,一些减分多的孩子觉得“很伤自尊”,个别孩子甚至因此厌学,不想上学。
  事实上,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也明确要求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则明确规定,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类似“班级优化大师”教育App,戴上学情管理的“面具”,已然违反了规定。
  我国教育一贯提倡“因材施教”。诚然,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方向也是趋势,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切不可把教育数字化“好经”念歪了。无论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怎样创新,都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与教育发展规律,“教”与“育”都不能只靠冰冷的教育类App去记录,更多的是需要“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才能更好地回归教育本质。付彪/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