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剩菜盲盒”吗?近日,四川成都刮起了一股“剩菜盲盒”风。“剩菜盲盒”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网上打折卖出。这种形式一出现就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目前成都已有多个APP可以购买“剩菜盲盒”,参与过的人甚至表示“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5月30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1年是盲盒的破圈之年,“万物皆可盲盒”这股风,也早就刮到食品领域。将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或临期食品,以盲盒形式出售,在部分城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剩菜盲盒”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销毁食品而造成的浪费,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一些消费者甚至专买“剩菜盲盒”,以此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消费体验。特别是,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剩菜盲盒”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尽管“剩菜盲盒”市场规模大、需求量高,但质量和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一些假冒伪劣、过期食品也会随之冒出。比如,消费者如果对“剩菜盲盒”中的食品的制作时间、保存条件、食用方式等方面不了解,容易因未及时食用、未正确存储而导致食品变质,或未按要求进行加工食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剩菜盲盒”内的食品,在包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食物混放、包装材料不规范带来的污染,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至于剩余的临期食品,更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事实上,由于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2022年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既然食品禁用盲盒,“剩菜盲盒”就应该尽早“歇菜”。换言之,监管部门应按照此规定,以保障食品安全的名义,禁止“剩菜盲盒”上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食品安全,是任何环节都不能不坚守的一条底线。首先,商家应依法守信经营,不出售“剩菜盲盒”,恪守食品安全底线;对于剩余食品的处理,采取打折促销、捐赠等方式,与企业惠民和反对食物浪费的理念更契合。同时,监管部门应以防控篡改食品生产日期为重点,探索建立食品生产日期监督和过期食品召回管理机制。此外,消费者在选择打折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商店,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等资质,从正规渠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