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PP上消费者对食物盲盒的评价。
与常见隐藏在盲盒中的玩具等物品不同,最近,国内多地刮起了一股“剩菜盲盒”风。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软件上打折卖出,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合肥也出现了类似模式,并有多家蛋糕店加入其中。有网友对此点赞,认为这种形式经济实惠,避免了浪费。不过,由于食品盲盒有一定保质期,也有人对此表达了担忧,其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合肥多家烘焙店推出“魔法袋” “剩菜盲盒”起初流行于海外,主要以面包等便于存放和携带的食品为主。记者在某APP上检索,发现合肥有多家烘焙门店在列,这些被称为”魔法袋”的盲盒售价基本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一盒舒芙蕾卷,一个软面包,正价44,买价19.9,相当于半价不到,可以当第二天的早餐。”记者浏览发现,从评价来看,这些盲盒颇受欢迎。而食物几乎全部都是面包、蛋糕等。在该APP上并未涵盖中餐食物,有的店铺还分下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进行销售。有网友称下单之后直接去拿就可以了,“经济实惠还不浪费”。
“袋子里都是临期食品,正常来说下架就丢掉了。”5月31日,记者联系了一家蛋糕门店,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来领取这些下架的食品,从价格上来说比半价还要优惠。对于销量问题,该工作人员称这些并不走量。“我们每天上的单也不多。”记者查看发现,从剩余数量来看,多家门店基本只有几份。
“剩菜盲盒”安全性引发关注 事实上,商家通过采取晚间打折、买送等方式对即将下架的食物进行促销,已经比较常见。市民刘女士对生活精打细算,她告诉记者,自家门口的小超市曾开展过这一促销模式。晚上八点以后,每隔一个时段对看上去没有那么新鲜但还能挑拣的菜品进行不同折扣甩卖,最低能达到一折。这一方面吸引到一些顾客,同时也能带动门店人气。
不过,相较于那些看得见的晚间促销菜品,“剩菜盲盒”又多了一些不确定性,也让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商家能够遵守规定,不拿过期的以次充好,其实这一模式还是值得推荐的,至少没有把食物浪费掉。”不过刘女士也坦言,虽然商家宣称为了不浪费推出这类“盲盒”,但消费者为此埋单的“剩菜盲盒”是否会有食品安全问题,则依赖于商家自身的品牌信誉度。
记者查询发现,2021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此外,2022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无着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业内人士表示,杜绝食物浪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临期食品的售卖也应更加规范化,这样才能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进行保护。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