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高铁里程和面积密度均居全国之首
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新突破
  昨日,第三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交通运输重大合作成果都有哪些?会上,长三角地区交通专题合作组一一发布。
  长三角承载全国18%以上综合客运量
  五年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持续完善,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省际项目进展通报机制,签订28项合作协议,有力推动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步扩大,2018-2022年总投资额超3.2万亿元,其中2022年度超7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近1/5。
  铁路面积密度从2017年底的294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到2022年底的392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从2017年底的413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到2022年的466公里/万平方公里,均达到了规划纲要明确的序时进度。
  长三角地区以全国4%的土地、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4%的经济总量,承载了超过全国18%的综合客运量、22%的综合货运量。
   长三角17城开通83条城轨 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五年来,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新突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6668公里,较2017年底翻一番,里程和面积密度均居全国主要城市群之首,已建在建高铁覆盖区域内所有设区市。
  都市圈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沪苏嘉城际铁路、南京至马鞍山线等相继开工,其中沪苏嘉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形成吴江、嘉善与虹桥枢纽间的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17个城市开通8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达2869公里,占全国近1/3。
  高速公路里程达16649公里,居全国主要城市群首位,在2021年实现高速公路陆域县县通的基础上,推动县城通比例达94%。省际高速公路接口新增6个,拓宽3个,接口总数达33个。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扩容改造为契机,推动区域内25个大中城市如盐城、绍兴等快速路成环成网,占城市总数的61%,快速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沪宁合杭实现高频次1.5小时快速通达;沪苏通铁路一期建成后,南通到上海出行时间从原来的3.5小时缩短到1小时;溧宁高速江苏段建成通车,填补了常州至安徽没有直达高速的空白,常州到宣城车程缩短30分钟。
  水路货运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五年来,长三角海江河联运优势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成网畅联。内河航道总里程达4.2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超4200公里,占全国比重超1/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成,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京杭运河浙江段基本建成,实现长三角地区京杭运河三级航道全线贯通。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完成试通航,实现江淮联通。2022年,水路货运量达44.5亿吨,占全国一半以上。长江和内河水网的作用充分发挥,为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域内港口实现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上海充分发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龙头作用;浙江不断强化大宗散货运输服务能力;江苏突出沿江沿海内河港口覆盖面广的优势,重点发展近洋运输;安徽依托内河港口腹地优势加快发展江河海联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例分别达41%和38%,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连续13年全球第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排名连续14年全球第一。
  沪浙合作开发的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于2022年开工,建成后新增能力超千万标箱。沪皖以上海至芜湖直达航线为核心,打造高效便捷集装箱联运体系。
  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
  五年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上海开工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容工程,建成后客运保障能力将提升六成以上,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杭州萧山机场航站楼客运保障能力从3300万人次跃升至9000万人次。南京禄口机场实现双航站楼、双跑道运行。合肥新桥机场二期改扩建开工,建成后将实现机场客运保障能力翻两番。2022年底,长三角地区24个运输机场已覆盖(地面距离100km以内)94%的县级节点和96%的人口。
  上海开工建设浦东、虹桥两场间快捷轨道交通,建成后两场间通行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左右;杭州机场轨道快线2022年通车,串联起杭州西站、东站和机场;合肥新桥机场S1线开工建设,合肥西站到新桥机场用时将缩短至20多分钟;南京规划宁宣高铁、扬镇宁马城际、地铁18号线接入禄口机场,将与现有南京S1机场线共同构成多层次轨道集疏运体系。
  上海浦东、虹桥两场与疫情前相比,联通国内航点数量逆市增加8个,2022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机场航线联通43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个航点,通达175个国内航点。202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952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98万吨,分别占全国18%、34%。今年4月机场客货吞吐量与疫情前同期相比恢复度均超过90%。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