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那年,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四次流泪
□淮南 童喜
  那年暑假一个烈日吐火的早晨,邮递员送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接过看了一眼,放到桌上,抱头闷坐,不发一言。
  我回想起六年前从村小考进县城重点中学的喜悦,回想起中学六年里忍着饥饿挑灯夜战的艰辛,回想起连续八次“模考”考进全年级前十名的意气风发,回想起跟好友相约一起考上名牌大学的雄心壮志……然而,偏偏在决定我人生前途的那场考试中,我发挥失常。
  母亲自责道:“要是考试前我多给你送几个鸡蛋就好了,营养跟上了,你也不会生病。”
  父亲安慰我:“要不,咱复读吧?”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我决定不复读,去上学。做出这个决定后,我流泪了。
  大学的学费是5500元。父母只有种地的收入,父亲找遍了亲朋好友才借到三千多元。有的人不愿借钱,还说风凉话:“上大学出来还是要找工作的,现在又不包分配了,不如早早出去打工。”“你家娃再念下去就成书呆子了。”不管什么样的难听话,父亲都陪着笑脸听完。就在全家人为我的学费一筹莫展之际,班主任跟我说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和另外几个家境贫寒的同学都顺利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去大学报到那天,父母送我到长途汽车站,天气很热,父亲去买水给我喝。母亲抓住我的手,塞给我一卷钱,全是零票子,又脏又旧,被汗水浸湿了。“这是八十块钱,你买牛奶和鸡蛋吃,念书累,不能亏了营养。但该节省的也要节省。”这卷钱,也不知道母亲攒了多久。握着它,我感受到母亲的温度与依恋。车开了,望着窗外站在烈日下的双亲,我的眼泪流下来了。
  大学虽然不是我中意的大学,专业却是非常好的专业,也是我喜欢的专业。我一头扎进书本中,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学习着知识。
  那年寒假,我留恋学校的图书馆,一直呆到腊月二十八才回家。父母的变化让我惊呆了,才短短半年光阴,父母的头发就白了一半,人也瘦了一圈,脸上的皱纹更多了。经过再三询问我才知道,父亲为了早日还上欠人家的债,到建筑工地上打工;母亲多种了几亩田,养了一大群鸡和鸭。年过半百的父母,终日超负荷地劳作,常常煮一锅米饭,就着咸菜吃一天。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包了一锅大白菜五花肉饺子,父母让我多吃,我让父母多吃,让来让去,饺子都凉了。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在一起守岁,因为白天劳作辛苦,没说几句话,父亲就响起了鼾声,母亲也睡眼惺忪地打盹。看到这一幕,我虽然极力忍耐,但眼泪还是掉下来了。
  开学后我就到处找工作。我当过搬运工、发过广告、送过报纸、带过家教,这些劳动让我体会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的真正含义,让我变得坚强、自信、能吃苦。
  有一次,我帮一位同学修改稿件。他说:“你爱看书,爱写日记,何不尝试写作投稿?”一句话提醒了我。酝酿了好几天,我写了一篇帮一对老人搬家的文章投了出去。大约两个月后,我收到一张稿费单,那是我第一次收到汇款单,我又惊又喜,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同桌奇怪地伸头来看,说:“谁给你寄了三十块钱?”我笑笑没说话。他哪里懂得这张汇款单带给我的巨大精神力量。后来,一有空我就去图书馆,看书、写作、充实自己、丰盈自己。
  往昔如昨,那年的磨难和四次流泪,成为我走出困境、不断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