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正在体验事故现场。
6月9日,为期3天的2023中国(合肥)安全应急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以“赋能产业发展护航城市安全”为主题,来自省内外近300家行业企业参展,包括轨行区隧道巡检机器人、全地形越野涉水救护车、特种救援、智慧消防、急救医疗、VR减灾等各类高精尖应急和消防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
VR互动体验事故现场
穿戴电子设备可“沉浸式”体验施工一线的常见事故。在安徽路桥安全展区,VR安全体验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一名体验者戴上头戴式VR眼镜,双手各拿着一个VR手柄,在实训机前,小心翼翼,左右比划,触控液晶屏内显示的是他身处隧道里发生火灾的画面。
发生火灾怎么办?是选择灭火还是逃生?“当体验者选择灭火时,由于没有携带防护设备,隧道是一个密闭的空间,由于火灾产生有害气体就很容易造成中毒伤亡等事故。所以隧道内发生火灾第一时间要选择逃生。”安徽路桥轨道分公司安全部部长刘志郭介绍。“这太逼真了,还有点怕。”该体验者表示,自己着实惊险刺激地体验了一番“事故现场”。
“事故模拟完毕后,会进行案例分析,告诉模拟者如何避免事故发生。”刘志郭告诉记者,这款VR体验设备用VR互动游戏的形式呈现各种常见的作业现场,可以锻炼受训人员安全作业技能。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火灾、爆炸、高坠等不同灾害的场景,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受训人员的安全意识。
机器人“上岗”巡检隧道安全
灵巧的“身躯”、敏锐的“眼睛”,在展厅一角,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正在缓慢滑行,引起许多人的围观。原来,这是一款用于检测地铁隧道安全的轨行区隧道巡检机器人,目前已经应用于合肥轨道交通。
合肥轨道交通研究院售前工程师董叔壮介绍,“通过在巡检机器人上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摄像机,采集点云数据和相片数据来获取地铁盾构面的信息,测量隧道盾构面的收敛变形数据,包括盾构面的长轴、短轴和椭圆度,查看隧道表面是否有裂缝、剥落和渗透水等。”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的机器人,能够跟随一个规定的轨迹,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行为,并且在指定的位置执行动作,具备轨道自主移动、自我管理、自动避障等优点。
董叔壮表示,隧道巡检机器人“上岗”后,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检修环境复杂等难题。每次巡检,机器人可通过高精度导航系统自主移动进入作业区域,“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原先一个月完成的任务,机器人五六天就能完成。”
城市安全风险“一网感知” 在本次展会上,记者看到,应急中心展台共展出“安全生产”“城市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智慧园区”“消防、水利”“自然资源、林草、智安学堂”六大板块26项展品,产品从丰富全面的智慧应急行业应用,到完善成熟的配套装备,全面展示了应急的核心能力。
由中通服和信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安全运行智慧大脑”也亮相本次展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城市安全运行智慧大脑通过对消防救援、安全生产、电梯特设、危化品、交通运输、住建城管、气象水文等领域的城市安全风险数据的全面感知与汇聚,建立起城市级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跨部门协作、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
在展出的城市安全运行智慧大脑平台上,记者发现该系统融合了应急、气象、安全生产、交通、住建等部门及燃气、水务等民生数据,对城市各处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风险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感知,推动城市风险主动发现、高效处置、科学预测和有效治理。
本次展出的还有危化品、非煤矿山、油气管道、工贸、煤炭等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智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智慧化工园区平台、智慧产业园区平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等。“这些产品和服务已在安徽等多个省份落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江定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