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皖北城市中的六安、阜阳、蚌埠等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阜阳市太和县,记者了解到,围绕粮食生产,太和县坚持保量提质两手抓,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坚持良田“粮”用,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藏粮于技”,实施“第一粮仓”科研项目,创建了普适型砂姜黑土改良模式。当地种粮大户徐淙祥种的粮食多次刷新安徽农业单产纪录,种粮多年的他向记者道出高质量种粮“要诀”:“规模出效益、科技创高产、农机节成本、政策是保障,喷施叶面肥是动力。”
2021年,一项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简称“靓淮河”工程)开始动工,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介绍,从前在岸边种植防洪林的地段被改造成大缓坡,市民可沿着步道与淮河近距离接触,当年大大小小的砂场、滩地,变成了四季皆景的公园,俨然成为兼具防洪防汛、城市景观、市民休闲等功能的城市会客厅。“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几代蚌埠人“让淮河靓起来、美起来,让母亲河亲起来、近起来”的夙愿正在成真。
六安市水资源丰富,在2022年9月,六安“水管家”系统集控中心投入使用,在六安实现了对所有涉水设施的全监全控、联调联动,以及“厂网河、供排涝”一体化调度。数据显示,自运行以来,六安市污水处理能力由18.5万m3/d提升至41.5万m3/d,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实施前的44.8%提升到69.7%,14条黑臭水体治理全部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核销号,主要积涝点整治基本完成,淠河流域中下游的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淠河新安渡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II类-I类,实现了水环境治理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窦祖军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