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你的体谅别人知道
□淮南 纪忠鑫
  父母家中装潢,陪着两位中老人一起选板材。颜色款式我还能说说意见和建议,轮到讲价时,自觉退后。对于我们这种常年网上购物的人来说,凑个满减就已经是极限了。父母宝刀不老,一听就知道是市场经济里练出来的,唇枪舌剑、据理力争,与店老板来来回回试探底线,宛如生活里的谈判专家。
  说实话,看着父母的劲头儿,真希望他们永远都能有对生活的冲劲。
  几番讨价还价后,又在谈笑风生中达成协议,主客尽欢。我们先回家在楼下等待,货物一会儿送到。
  小货车很快就到了。两个工人师傅算了一下楼层,又数了下货物,父母家是老式房子,住在5层,也没有电梯,所有货物的抬楼费(即搬运费)一共需要265元。
  “行,你们辛苦帮忙抬上去吧。搬上去我们再核对货。”
  我预想的新一轮讨价还价并没有出现。按照他们的风格,至少抹个零啊,竟然一口价成交了。
  “小的物件我们自己搬上去,不要让师傅搬了。”说着他俩就拎着胶水桶、短木材等小东西上楼,我则抱起一捆软长条。
  软长条很长,我扛在肩上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搬进家中。板材又重又大,师傅们小心翼翼放在背上,弓着腰、一步三注意,一点一点背上楼的。楼梯口不宽敞,师傅们却能在方寸之间腾挪有序,巧妙地避开犄角旮旯,每一块板材都完好无损,这也是绣花功夫,比黄山上的挑山工还讲技巧。
  等到把所有货物抬上楼、核对好,父亲拿出265元钱给工人师傅。师傅却把放在上面的5元钱抽出来,说什么都只收260元。
  “大哥,你看这些小东西是你们自己拿上来的,又给我们矿泉水喝。260块钱就行了,块钱真不能要。”
  母亲在一旁劝解:“我们空着手上来不也是上来吗?小东西拿着也是顺手的事。来到家里就是客人,客人来了哪能连口水也不喝的。”
  我也跟着帮腔:“说好的价钱,该多少就多少。”
  师傅见状,顺势把5元钱放在桌子上,挥挥手,一转身就下楼了。等我们拿着钱追到门口时,师傅在楼梯里喊着:“别追了,别追了。”
  我们也就没再追出去,这是工人师傅的心意,心里表示默默感谢吧。
  回过来,和二老整理搬上来的物品,我调侃他们:“怎么买东西的时候寸步不让,这送上门的主动降价又不要了?”
  “那不一样。卖板材的,他卖、我买,当然要还价。他的售价就是给人还的,不还价才被人当成傻子。抬楼费你也看到了,师傅背着板材一层层楼梯扛上来,多累啊。一块板材抬一层才几块钱,你去掂量掂量一块板材有多重?这真是苦力活,挣的是辛苦费,哪还能还价!”
  回想师傅挥手下楼的身影,你的体谅,其实别人心里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