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合肥三国风云》序
□武汉 夏日新
  新年刚过,冬波说他新书《合肥三国风云》就要出版,并要我作序。我与冬波相识多年,早知道他多才多艺,书法、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更让我钦佩的是他自学成才,从一个卫校中专毕业生一步一个脚印,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终于成就了自己,活跃于各个领域,新作不断。这部《合肥三国风云》,与其说是对合肥地域文化的深度开掘,不如说是一个有志者辛勤耕耘的足迹。
  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孙权自立江东以后,曹操为加强对军事要地合肥的镇守,在合肥重新建置扬州,任命刘馥为扬州刺史,合肥军事重镇地位更加显见。曹魏、孙吴数十年在合肥的争战,其动用兵力之多,战争层次之高,几至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城,也是一座以水兴邦的文化名城。合肥最早体现的城市功能是江淮区域交通运输商贸中心,是南北水运汇集之大都会城市。秦汉以降,更多体现在“军事重镇”的地位,有几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在这里发生,尤以汉末三国曹魏与孙吴数十年交战而载入历史,形成了积淀厚重的“三国故地”,成为合肥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本书细数合肥从早期一个“都会城市”,到逐步形成为“军事重镇”;从“刘馥单骑造空城”,到“满宠御敌筑新城”;从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到孙权“六攻合肥而不得”;从“风流千古周公瑾”,到“张辽扬名逍遥津”,一幕幕故事精彩纷呈。经受战争洗礼的合肥军民,用向往国家统一、锻铸忠义英雄的豪迈气概演绎出一幕幕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合肥三国故事。因此,合肥是全国闻名的“三国故地”,也是一座历史上因三国文化而备受关注的“英雄城市”。
  说起合肥三国文化,不得不说说曹操,曹操在汉末三国纷争中最早认识到合肥的军事价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为加强对合肥地区的控制,曹操决定重建扬州,州治建于合肥,并举荐干将刘馥为扬州刺史。合肥开始从一个东汉县级行政建置(合肥侯国)一下子上升为州一级的区域行政中心,政治和经济地位凸显并不断得到巩固。曹操把扬州郡府从历阳(今安徽和县)迁到合肥(今安徽合肥市),在纷乱的东南棋局上抢先占据要地,反映出曹操的远见卓识。而刘馥也不负众望。刘馥白手起家,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死于扬州刺史任上,经过前后九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坚持曹操的战略路线,扬州、合肥的行政统治逐渐巩固;又振兴文教,兴修水利,推动了江淮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刘馥在扬州刺史任上,做了卓越的工作。后来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孙权“六攻合肥而不得”,涌现出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等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曹操、孙权亲率大军数次在合肥、巢湖争战,有时竟出动数十万众,其战争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曹魏和孙吴立国以后围绕争夺合肥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以至魏明帝曹叡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可以说,是曹操提升了合肥城市的军事战略地位,是曹操把合肥带入了中国军事历史,曹操也是对合肥城市防御和建设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合肥三国风云》全书以正史、方志、家谱,尤其是以历代安徽、合肥古籍文献等为依据,以合肥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历史人物和三国人文景点为依托,清晰呈现了合肥三国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出版价值,是一部讲述合肥三国故事的精品力作。
  《合肥三国风云》秉承“以史立论,以史行文,以史述人”的写作方法,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地域性等艺术特色为一体,以挖掘合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合肥三国文化研究的诸多空白,对广大读者认识合肥历史文化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对于“文化合肥”建设乃至环巢湖文化研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在被遮蔽的历史长河里去寻觅和发现1800年前的合肥三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