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6月19日头版头条报道 杭州亚运公园,芳草碧连天。5月9日9时,钱文鑫站在空旷的公园一隅,盯着手机屏幕,看到华盛控股复牌后开盘飘红,不禁潸然泪下……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涅槃重生,一名博士走出创业困境,证明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38岁的钱文鑫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毕业生,曾先后荣获浙江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先锋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创新创业英才奖等荣誉。2015年,他在“新三板”上发现位于安徽省天长市的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盛控股),是证券市场上唯一一家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实验室成套装备和提供实验室规划设计、工程、装修装饰等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挂牌首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4亿元,净利润1100万余元。“我毫不犹豫买了华盛控股股票410万股,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2015年起,华盛控股开始走下坡路,连续3年亏损。股票交易从2020年5月7日起被实行风险警示,公司证券简称也变为“ST华盛控”。
为了识别华盛控股是否具备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行性,提高重整成功率以及重整程序的质量,并尽早地开展企业拯救,2021年4月22日,根据华盛控股申请,天长法院决定对华盛控股进行预重整。
“华盛控股负债总额为2.8亿余元,120多个债权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经评估资产总额为1.6亿余元,而其拥有的无形资产无法变现,实验室行业专业性强,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重整投资人。”管理人在为华盛控股设计破产重整方案时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既然外部引入投资难,可以考虑挖掘内部潜力。”审判长刘绪凯和合议庭成员经过多日研究资料,几次实地走访,多次与主要债权人沟通联系,了解到几个大额债权人有资金、也有实力,提出一个新的重整思路:采取“以股抵债与现金清偿相结合”“债务和资产同步剥离”的重整模式。引入债权人作为重整投资人,既有着天然的利益驱动,也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债权人自救式重整,将华盛控股的重整溢价和收益保留在债权人群体内,本质上提高了债权人的受偿率。
2022年3月21日,在华盛控股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担保债权、税款债权人数及份额100%同意重整计划;82.73%的普通债权人数、80.12%普通债权总额赞成重整计划。天长法院依法裁定批准华盛控股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2023年4月4日,天长法院依法裁定,确认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5月9日,华盛控股成功复牌。华盛控股以轻资产“平台经济”运营模式,轻装前行,迅速参与实验室项目的招投标,成功中标多个大学、企业的实验室建设项目。
“我特地给偿债项目公司取名天长市新生实验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债务清偿责任的同时,将华盛之前闲置或低价租赁的资产进行升级性开发,让每寸土地都‘活起来’,成为天长市一流营商环境下‘亩均论英雄’的典型案例。”钱文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