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园诗会,榉树下一群被“诗”喂大的孩子。
躬耕大道有两端,一端是“学会关心”,一端是“学会生活”。
双球联赛:玩出合作进取心,打出健康好身板。
“鸟巢图书馆”边的师生共读。
提起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小”:学校小,只有11.6亩;设施小,篮球架、足球门也都是“特别定制”;校园空间小,0.01亩的小池塘、集装箱式的“1950故事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学,却通过美丽校园提品、教学质量提升、品牌教师培养等实际行动扛起了育人的“大”责任,成为一所人人称赞的好学校。
凭实力“出圈”
获国家级媒体多次关注
“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学……但我们相信:学校的空间可以小,给儿童的教育一点也不能‘小’。”2022年5月25日,《中国教师报》第10版“教育家”刊发了丁元春校长的主题文章《不妨听听儿童的想法》,他以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学校如何办好理想的教育。2022年10月26日,《中国教师报》第11版“教育家”再次刊发丁元春校长的主题文章《从“1950故事馆”出发》。他从学校的师生共创空间——“1950故事馆”说起,展现了近年来学校涌现出的一大批榜样教师和他们的动人故事。
仅过去一年,学校先后五次被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专版报道,面向全国推介。与此同时,学校的特色办学也吸引着省内主流媒体的目光,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课后服务课程等方面的特色举措一一呈现。
只有小学校,没有小教育。去年以来,学校以瑶海教育“十大行动”为指引,全校师生劲儿往一处使,收获累累硕果,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兄弟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合肥市师德先进集体”,在瑶海区2022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该校荣获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第一名)、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三项荣誉。在2022年“学在瑶海 活力教育”十大行动特色创新案例评选中,学校参选作品《精耕细作 让老学校焕发新活力》荣获特等奖。此外,学校还荣获“年度平安校园”殊荣。
那么,这样一所人人称赞的学校到底长什么样,引得省内外的教育界同行们纷纷前来参访交流,一睹为快?
今年3月,来自江西省、上海市的代表团先后来校考察调研,他们在小豆豆图书室、1950故事馆,见证学校从“一本书”到“一处空间”到“一门课程”再到“一种文化”的共创过程;他们驻足躬耕大道,感受“99个拥抱”带来的爱的力量;他们走进“一米麦田”,发现季节的秘密,生命的丰硕。4至6月,省内外十多所学校的管理团队纷纷来到了学校,参访后,他们给出了“惊讶”“惊喜”“惊叹”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学校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为学校“画像”
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
“尊敬的丁丁校长:我非常喜欢学校,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一天,正在工作中的丁元春校长收到了二(1)班倪悠然同学送来的一张贺卡。看着贺卡上稚嫩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他不禁鼻子一酸:“如果要问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可能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
学会关心就是教育。近年来,学校以“关心学园-学习社区、儿童世界、游戏乐园”为发展愿景,以“培养勇敢坚毅、温暖有爱的金石少年”为育人目标,不断丰富办学内涵。
今年4月,学校举办了“摘一首春天的诗,诵给你听”首届榉园诗会,其中,最特别的环节莫过于四(4)班贺宗雨诗集发布会。“三年级暑假我读了李白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很吸引人,就萌发了写诗的念头。”自此,贺宗雨写诗的劲头“一发不可收”,《花儿在问》《夜色》《薄荷糖》……几乎一两天就要写一首。“再小的我也可以成为榜样”,在学校营造出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良好读书氛围下,孩子们在图书的海洋中遨游,在书香中成长。
对于二(5)班的舒希怡来说,学校的“空中农场”——“格园”是她最喜欢的地方。正值初夏,“格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茂密挺拔的大葱、玲珑可爱的圣女果长势甚是喜人。“美术课上,老师带我们来观察棉花,我才知道棉花有4个瓣或者5个瓣,棉花籽竟然还能榨油。”在舒希怡的眼中,学校真的太有意思了,在这里,她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与孩子们一起聆听老师们风趣幽默的讲解,零距离观摩课堂教学;课间操时间,看着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家长们也跟着热血沸腾……在学校关和学部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次家校情感的对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针对毕业班的家长,关思学部毕业班老师与家长举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私人定制家长会:每个班级针对自身情况,针对有需求的家长,一个团队(本班语数英等学科老师)对接一个家庭,做到精准关爱、有效沟通。点滴付出,家长在心中。上学期期末的家长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高达99%!
在这里,孩子们的每个闪光点都有机会被发掘,点亮他们心中的光。在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每一位“教师”
都拥有自己的品牌
1950,这是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创建的年份。走进校园,彩虹步道旁的“1950故事馆”赫然映入眼帘。
当前,学校把“办一所有故事的学校”作为新时期发展的战略项目,通过讲好故事,营造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育人生态。2022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1950故事馆”迎来了首批入驻名师,他们是能“吹”会“修”的党员教师——胡雨和,校园优化大师——汪昌勇,暖心“大姐”——张志会。
树立高尚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个个鲜活饱满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全体教师秉承着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敬业强业、乐于奉献。“咱们学校教师数量有限,很多教师都是一人多职,所以在本学科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麦梗编织、装饰画、豆画等劳动课程的教学。”瑶海区骨干教师周媛媛说,老师们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为有需要的学生“开小灶”,那更是常事。如今,“故事”仍在继续:“1950”故事馆已有三个批次共13位名师入驻,第四批、第五批入驻事宜也在筹备中。
这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整体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2022年,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确立了“一一三”的质量提升思路,通过抓集体备课、抓作业项目、命题研究,努力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5)班班主任徐玲是一名2021年到校任教的年轻教师,刚进校时,她就通过“拜师”,向师傅学习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在平时的集体备课中,不仅享受了思维碰撞的快乐,也得到了许多可行性建议。两年来,徐玲迅速成长,获得合肥市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瑶海区名班主任等荣誉。
教师发展过程精彩,结果更加可喜。在合肥市首届作业设计大赛中,全校共计7个学科团队、31人次获奖,获奖人数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46%,参赛教师达到31人次,参赛学科获奖率100%,上报作品获奖率100%。3位教师荣获合肥市“教坛新星”荣誉称号,2位教师荣获“安徽省教坛新星”荣誉称号;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中,2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侯雅慧老师在合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教师各类获奖达155人次,其中,获市级以上教学评比类奖项有58人次。
传承“树木精神”
向“百年名校”勇毅前行
一棵榉树、一块石头、一个木质平台,这一树一石一平台构成了校园活动空间——“榉园”。从最初一株柔弱的小苗成长为挺拔翠绿的大树,它历经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也见证着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
“树”字的左边是“木”,中间是“又”,右边是“寸”。“它们衔接在一起,象征着木头又长了一寸。树的成长是缓慢的,同学们的成长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丁元春校长常说,希望学生们能够胸怀“树木精神”,像树一样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始建于1950年的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一直秉承着树木精神,立足自身实际,以“小空间大作为”为办学策略,致力于“建设三个典范”的发展目标,以“学会关心”为校训,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拼搏之气为校风,以“诲人不倦 琢石成器”的耐心之气为教风,以“学而不厌 滴水穿石”的坚韧之气为学风,通过开放务实且民主的矩阵式管理,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打造特色办学品牌。
“时间就像一块田地,你交出一双耕耘的手,自然会有秋的丰硕收获……”在第16期“树人讲坛”上,蒯琳琳老师带来了“快乐生活,从心出发”的读书分享。为传承好“树木精神”,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推动学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常态化开展“树人讲坛”,每期邀请一位老师进行一次主题分享,老师们通过向优秀的人学习,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漫步校园,处处可见“树木精神”元素:“榉园”对面的教学楼外墙上挂着许多由老师手工制作的小木牌,刻有“关系育人”“活泼泼”“关心时光”等关键词,每一个词都是学校育人的关键词;教室里,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学园三宝”——“读书树”“习惯云”“学园叶”,将校园文化扎根班级,提升少年队员的凝聚力。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走出了一条从“0”到“1”,再到“无穷大”的进阶之路。未来,临二小将向着“百年名校”的目标,外塑形象、内提品质,将学校打造为老城区中一所“小而美”学校的典范、城市更新过程中学校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一个在逆境和挑战中破局而出的样板,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