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实干”党建引领、“明光·培根”润实德育、“星光·共进”求实教研、“阳光·多彩”笃实育人,“和光·平安”扎实保障,作为合肥市瑶海区最具代表性的小学之一,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紧扣“学在瑶海活力教育”十大行动,五“实”并举,提高办学品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过了近一甲子的瑶海实验小学以“聚焦双减,活力教研”为主线,深化“多彩课程”体系,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和育人模式,以积极的姿态、进取的心态、蓬勃的状态,走出“活力教育”的铿锵步伐。
瞄准专业成长 教师提升有方向
学习《雷雨》一课时,同学们根据语文老师曾俊给出的“任务单”,反复阅读、检测读音、训练书写、完成听写;贾巧云老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理解、背诵,从而达到“其义自见”的教学效果……
2022年春季开始,学校启动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习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一年多来,语文教学摒弃了零碎的讲解、无效的提问、个体的问答,通过“读-习-读-习”任务化教学,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成长显而易见,老师们也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教学水平逐步提升。
这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合肥市优秀教师、瑶海区第二批名班主任潘娴萍老师朗诵了诗歌《南京大屠杀》,语调铿锵有力、直击人心;合肥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瑶海区优秀班主任王芳坚信,教育不仅要有爱,也要有方法,因此在她的课堂上,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总是让孩子们如沐春风。在她们的带动下,老师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集体的智慧促进教育教学。
一直以来,学校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三名”工程,强化名师、名班主任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辐射能力,通过活动、示范、引领等,为教师搭建开放性的成长平台和飞跃性的发展机会,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管理特色, 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此同时,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大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而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和载体。
不忘初心,花开香自来。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安徽省特级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星1人,合肥市教坛新星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1人,区级骨干教师16人。这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正在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统筹优势资源 壮大教研“朋友圈”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区优秀班主任偶荣桂老师在阅读《傅雷家书》后,向大家谈起了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学校成立“星光书友会”教师读书共同体,领导带头读、教师主动读、学生喜欢读、家长参与读,一批读书爱好者因书而聚,共同分享读书感悟。“让全体师生读得好的有舞台、愿意读的有空间,激励全校师生学在瑶海,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瑶海区教体系统首届读书节启动仪式上,校长夏春梅在主题汇报中这样说道。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进步。如何更好地借助优质资源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包括读书共同体在内,学校还进行了诸多尝试。
去年暑期,一场名为《从心理解孩子,从心理解自己》的专题讲座在学校举行,聆听讲座后,四所学校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大家认识到: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效地管理孩子,培养出一个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教师心理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才能塑造一个有活力的自己。
2019年起,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联合兄弟学校建立了“四季花”校际发展联盟,四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培训、习惯养成”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像这样的讲座和专题培训早已成为常态。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辟了“求实微讲坛”,每学期设置专题,每期由两位老师进行微分享,搭建起教师学习、共享、展示的平台。
为了将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引进来”,学校还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李祖文、合肥师范学院吴秋芬教授、合肥市教科院刘学山等多位教育“大咖”来校传经送宝。针对孩子的读书困境,李祖文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图文并茂地呈现出解决策略;刘学山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为老师们指明努力的方向。目前,学校已建立起“校外专家培训、校际联盟共享、微讲坛校级交流”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努力达成教师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愿景。
“双减”提质增效 搭建学生成长舞台
2016年全国国际象棋学校锦标赛团体二等奖、合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示范学校……在教学楼的走廊两边,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彰显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2004年,学校首次引进国际象棋教育,并于2005年纳入校本课程,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5个全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之一。现在,一年级每班每周都有一节国际象棋课,国际象棋社团每周有两次活动时间,做到既有普及,又有提高。为达到以赛促训、以训提质的目标,学校把国际象棋教学与竞赛活动相结合,除了每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的国际象棋竞赛,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比赛。
2005年以来,学校已培养出2名全国冠军、1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合肥市棋类锦标赛曾获男子9连冠、女子10连冠,省青少年棋类锦标赛男子团体3连冠。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全国、省、市冠军40余人次,全国、省、市各级比赛获奖800人次,团体冠军十余次,棋协级棋士称号数十人,总共获得国际象棋等级称号逾百人次。
以上是以学校“多彩”课程之一的“健彩课程”,围绕五育并举,学校着力于:立德树人,打造“道彩课程”,学为人之礼;夯实文化,打造“智彩课程”,悟学问之法;强体健心,打造“健彩课程”,强健康之体;丰实底蕴,打造“艺彩课程”,感艺术之雅;热爱劳动,打造“动彩课程”,提创造之能。
一系列特色课程体系,奏响了提高课堂质量“123”促双减、作业改革“456”提升幸福度、“7”个一完善课后服务管理的“1、2、3、4、5、6、7”快乐音符,为学生搭建起快乐成长的舞台。
如今,在“求实务本、逐光前行”的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朝气蓬勃,“阳光教育”品牌愈发闪亮。
点滴润实沁心 德育之花绽放校园
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她积极向上、爱好广泛,他品学兼优、做事踏实。只要你有闪光点,就有可能被评为“文明礼仪之星”,并面向全校进行展示。作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学校每周、每月都会评选出“文明礼仪之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近年来,学校确立起“1134+N”德育育人体系,积极落实五育并举。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德育处组织五年级全体同学观看中国传统文化励志电影《雄狮少年》。“人只要有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不抛弃,不放弃,终究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向三位主人公学习,坚定信念,勤奋好学,敢于突破自我。”……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的感受。
求实园、听绿园、逐光园,这三个劳动基地颇受“小农夫”们的欢迎。全年可种的萝卜、含铁量高的菠菜、春秋两季可种的香菜,在安徽农业大学志愿者的带领下,一堂堂生动的劳动实践课在这里进行。亲自浇水施肥,成熟后采摘做成美味的菜肴,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扎根。
这些都是学校“1134+N”德育育人体系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第一个‘1’,是在学校党支部的引导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在瑶海,活力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学校德育处主任曾俊介绍说,第二个“1”即每月一主题,包括文明礼仪月、雷锋月、读书月、劳动月、艺术节等,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带动、影响身边人。“3”是坚持每日检查一反馈、每周一表彰、每月一考核;“4”是开展基础课程、活动课程、文化课程、家校共育课程。“N”则是充分挖掘学科资源,融合学科德育,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德育形成共同体,促进培根式全面育人。
围绕“明光·培根”的润实德育品牌建设,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不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激励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行动、有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阳光少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